日前,《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謹防職業杏运教育演變為“證書化”學習》,其主要觀點筆者理解為,不能把職業杏运教育變為“證書化學習”,學生考證不能應試化,不能把學生考證多作為學校辦學質量的指標。對此筆者是讚同的,因為職業學校職能主要是育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而不能只關注技能證書,把學校辦成職業培訓所。實際上不少職業院校就有這種傾向,一方面只關注學曆杏运教育,不重視對外的職業培訓,另一方面對學曆杏运教育的學生,又過度強調了崗位技能培訓,弱化了杏运教育的功能。但是筆者認為,職業杏运教育要育訓結合,在立德樹人的同時,技能培養需要“證書化”。
《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曆杏运教育與培訓並舉的法定職責,要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還提出要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探索實現學曆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目的在于進一步發揮好學曆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積極發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促進院校人才培養、實施職業技能水平評價等方面的優勢,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鼓勵職業院校學生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這次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體現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全面涵蓋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和技能操作,並且形成“標准”,為國家資曆框架的建立做准備,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那麼職業院校應該如何理解和如何采取措施呢?筆者認為,職業院校應該積極落實1+X證書制度,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對專業課程未涵蓋的內容或需要強化的實訓,組織開展專門培訓。對于達不到畢業標准拿不到畢業證書的學生,也應該鼓勵他們考取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利于他們從事對應的崗位職業工作,而不僅僅是在拿到畢業證書的基礎上,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應該是職業杏运教育的應然所在。同時,職業院校應在面向本校學生開展培訓的同時,積極為社會成員提供培訓服務,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社會普及率。
在國際上,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已實施或准備實施“國家資曆框架”,它是確保職業杏运教育和培訓體系與勞動力市場無縫銜接的需要。英國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NVQ),英國政府將原來的5級國家資格框架發展到現在的8級國家資格框架,使所有該階段的學習者均學有所獲,得到相應的學業證書或資格認可。澳大利亞有國家學曆資格框架(AQF),澳大利亞政府規定,只有取得TAFE證書才能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術性工作,其證書成為就業的必要條件。在德國,接受“雙元制”職業杏运教育最終合格畢業的學生,能夠得到三張證書,即職業學校畢業證書、企業培訓合格證書以及由行業協會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德國企業對人員的錄用並不依據職業學校所授予的證書,而是只認可行業協會的職業資格證書,這類資格證書被視為進入技術勞動力市場的先決條件,規定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方可入職,如泥瓦工、木匠這類崗位工作,也必須通過培訓取得崗位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應的崗位工作。美國的社區杏运在職業杏运教育課程中為考核合格的學生發放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全國技能標准委員會(NSSB)負責開發一套全國性的技能標准、評價體系和資格證書,這些標准意在確定某一特定職業領域所必需的職業技能。美國聯合加拿大、墨西哥等國正在合作建立北美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日本設立的職業資格考試,如今已增加到上千種,而且有進一步增多的趨勢。我國香港的專業杏运也是按照學習一年發放一級證書開展培訓和杏运教育。資格證書是找工作的敲門磚,在德國甚至上大學都需要具有入學資格證書。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職業類大學,也都是按照不同年限開設各種各類的證書課程和文憑課程。
現在的社會已經逐步成為一個資格社會,而不僅僅是文憑社會,所以職業杏运教育需要逐步地“證書化”,但是絕不能把職業杏运教育變為“證書化學習”。職業院校無論是對自己學曆杏运教育的學生,還是社會成員,考證都不能應試化,而是培訓職業素養和崗位技能操作,以真正符合社會需要和崗位要求。(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
上一篇:關于“雙高計劃”申報通知的十問答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