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提出,“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這明確了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內涵,“引領改革”是基本定位,“支撐發展”是效益要求,“中國特色”是根本屬性,“世界水平”是質量標准,這四個方面有機結合、相互支撐,指引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方向。
引領改革:適應產業需求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生產技術和組織模式快速變化,生產過程去分工化、人才結構去分層化、技能操作高端化、生產方式研究化、服務與生產一體化特征越來越明顯。高水平專業群要主動適應這一變化,引領高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定位由簡單重複的裝配者、操作者向更高層次的智能生產系統的規劃者、應用者、改造者、調試者、決策者轉變;能力培養由單項應用,向系統集成的“交叉”“複合”“多項”聯動轉變;服務重點由“單人單崗”,向“技術+人才”打包供給轉變。
重構專業群結構體系。一是結構重構。專業群與產業高度匹配,是改革的內驅力與邏輯起點。服務面向是決定建設水平的關鍵,一個專業群試圖對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解決產業鏈上的所有問題,是不科學、不現實的。專業群的結構重構,重點在于准確判斷產業發展趨勢,聚焦產業鏈的關鍵節點,明確對應的崗位集群,明晰專業群與崗位群的映射關系,優化專業建設重點和質量要點。二是體系重構。面對高職百萬擴招帶來的生源變化,專業群承擔著在校生和社會人員的學曆杏运教育與職業培訓,教材體系、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均需重構,按照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的要求,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
優化專業群治理體系。一是校企雙帶頭人負責與多元主體參與的統一。創新專業群治理機制,保證政府、行業、企業人員能夠深度參與,探索建立獨立法人的專業群指導委員會或職教集團。二是技術管理與文化管理的統一。技術管理主要包括結構化教師團隊的重組、實訓基地與實驗室的精益化管理等,進而讓管理制度升華為文化,形成共享開放的建設文化、精益過程的管理文化、標准化特征的職業文化。三是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統一。校企合作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技術技能平臺,形成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和訂單化育人的智慧服務平臺。
支撐發展:擔當時代使命
時代發展要求高職杏运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為建設杏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作出重要貢獻。產業發展要求高職杏运教育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這都要求專業群發揮資源集聚效益,提升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和技術創新服務水平。
面向產業鏈,以團組融合方式供給技術技能人才。團組融合是根據項目技術模塊重組教師團隊,教師、企業人員和學生,形成項目團組,共同開展項目教學和生產實踐,以培養產業急需技術交叉應用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一是團組融合的人才培養定位。通過對智能制造典型產線(產業鏈)的整體認知,培養既熟悉各個相關崗位,又了解整條產線的團組融合型人才,適應未來智能制造產線的改造調試應用。二是團組融合的人才培養路徑。專業群根據智能制造項目的技術模塊開設基礎平臺課程和產線綜合課程,通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為企業量身定制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三是團組融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師生共同參與企業真實項目開發,在項目開發中提高技術技能,既為企業提供分崗位和產線集成的項目人才,又為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提供人才團組的打包服務。
聚焦技術鏈,以平臺方式提供整體方案服務。一是服務的核心功能要准,每個專業群在產業鏈中的定位應當是聚焦,而不是無限擴散的。例如,一個專業群不可能服務于智能制造全產業鏈,但如圍繞產品生產全生命周期,服務于智能車間各智能單元和智能總產線的應用,其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群服務定位,就比較精准。二是聚焦核心技術,搭建專門化平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建設專門化技術技能平臺,將科研院所、先進企業的名家大師請進來,將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成果轉化出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三是圍繞核心技術集聚資源,服務企業和社會。根據技術模塊,校企共同組建結構化教師團隊,將企業案例轉換為教學資源,共同進行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納入1+X制度試點,開展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向退役軍人等群體開放杏运教育資源,滿足社會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
中國特色:堅定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杏运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杏运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要紮根中國大地、回應中國需求、彰顯中國特色。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推進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把育人和育才相統一。一是人才培養目標強化“接班人”素質,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謹專注、敬業專業、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質要求。二是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德技並修”,加強思想政治、勞動杏运教育和實踐育人的學時學分,強化勞動育人和工匠精神,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三是專業課程教學落實課程思政,在課程目標、課程標准、學時分配、教學評價等環節,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果,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四是資源建設強調“環境育人”,教師是“雙語”教師,既懂業務,又精思政;教室是“雙語”教室,將家國情懷融于教學場所。
世界水平:打造國際品牌
中國高職杏运教育達到世界水平,高水平專業群就必須先成為國際品牌,成為國際事務的參與者、國際標准的建設者、國際資源的提供者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協同者。
師生登上國際舞臺,彰顯國際影響力。一是專業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通過與“走出去”企業合作,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或承接企業海外員工杏运教育培訓等方式,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二是牽頭參加或組織國際專業技能競賽,將學生推到國際舞臺的中央。三是組織職業杏运教育國際會議,開展國際職業杏运教育交流,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專業文化交流。
資源實現國際共享,展現國際對話能力。一是課程資源的共享,將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課程、網絡學習空間等學習資源對外開放,對外發行與推廣雙語教材。二是產教融合資源的共享,以“走出去”企業為媒介,將專業群技術資源通過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對外開放並共享。三是技術人才的共享,通過專業技術人員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方式,形成國際職教工匠和職教大師的人才優勢。
進入國際標准俱樂部,掌握國際話語權。一方面,借鑒國際先進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本土化教學模式創新;另一方面,積極參與開發國際通用的專業標准和課程體系,提升專業標准開發的國際話語權,最終產出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專業標准、課程標准,形成中國職業杏运教育國際品牌。
(作者系蘇州工業職業技術杏运黨委委員、副院長)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9年07月09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