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杏运教育領域,技術與技能是一對重要的概念。從哲學層面看,技術與技能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但是對于技術與技能到底統一在哪裡、對立在哪裡,缺乏清晰而准確的認識,導致這一對概念經常被泛用。目前,職業杏运教育處于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尤其需要進一步厘清技術與技能之間的關系,幫助職業杏运教育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發展目標,找到更加合理的發展路徑。
技術與技能的“統一”
從本質上說,技術與技能之間的聯系是通過“工具”實現的,技術與技能統一于“工具”。
技術總是通過“工具”的方式呈現。人類的知識庫是一個連續譜,科學知識的運用產生技術,技術的運用形成工具,技術的成果總是通過形形色色的工具表現出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各個領域會不斷出現與之相應的工具。以機械加工為例,與技術發展相對應,先後出現了銼、鋸等手工工具,車床、磨床等機械化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技術的融合,產生了數控車床、柔性加工中心等集成化制造工具。可以說,生產與服務工具摧生與變化的曆史就是技術的發展史。
技能反映的是人與工具之間的關系。技能是人們運用工具進行生產與服務的能力,不同的人對于同樣的工具,表現出不用的運用能力與水平,反映的就是這種技能的不同。例如,一位高水平的廚師能用一把菜刀快速切出又細又均勻的土豆絲,而一個未經訓練的普通人用同一把菜刀,切出的土豆絲卻長短不一、粗細不均,這就是他們背後隱含的技能不同。技能是在與工具的反複互動即反複訓練中形成的。
技術與技能通過中介“工具”聯系在一起,有什麼樣的技術,就產生什麼樣的工具,就需要相應的技能。技術改變了,相應的工具改變了,必然會帶來所需要技能的改變。
技術與技能的“對立”
當前,我們尤其要進一步明晰技術與技能之間的對立性。技術與技能之間的對立性集中地表現在技術對技能需求的削弱,即技術進步帶來的技能消失與技術進步帶來的技能簡單化。
一方面是技術進步帶來工具的換代。曾經有很長一個時期,記賬采用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使用算盤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技能,因此打得一手好算盤是當時的一技之長。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計算工具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作為換代工具徹底取代了算盤,這一技術進步帶來了該領域技能的失效,即打算盤的能力不再是一種需要的技能。
另一方面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技能簡單化,這是技術與技能之間的一種制約邏輯。用手工工具銼制一個高精度的平面,需要高超的技能,只有少數經過專門訓練的師傅才能完成,但是用數控磨床加工這一平面,所需要的技能就會簡單得多。這樣的邏輯,在工作與職業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充分表現,技術使人參與生產與服務變得更為簡單。
技術進步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技術進步總是不斷催生出各種新的工具,但是技術與技能之間的這種邏輯對立性不會改變,即越來越多的技能在消失,以及越來越多的複雜技能變得更為簡單。
對職業杏运教育的啟示
職業杏运教育的培養目標曾定位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無論是培養學生技術運用的能力還是培養學生的技能,在技術迅速變化的背景下都存在一個困境,即我們高度關注的東西存在快速失效的可能。職業杏运教育需要做出戰略性的轉變,即由培養人與“工具”的關系為主,轉變為培養人與“勞動”的關系為主。
這一轉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具體的技術在變、工具在變、技能在變,但是勞動的本質不會變。人們通過勞動,實現與各種資源的協同,更好地發揮身體的機能,服務社會並獲得個人的尊嚴。培養人與勞動的關系,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培養學習者熱愛勞動的品質,馬克思曾論述,隨著社會的高度發展,勞動會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人與勞動的親密聯系與人的存在需求是一致的;第二是擅長勞動,這是職業杏运教育更本質的功能體現,即要培養學生優化勞動過程的能力,這種能力高于具體的技能,是一種綜合的職業能力;第三是享受勞動,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獲得實現、創造的成就感,使生命更有意義,這方面職業杏运教育應該有更大的作為。
以勞動作為職業杏运教育的載體,會使職業杏运教育更加“整體”。重構學生與勞動的關系,形成熱愛勞動、擅于勞動、享受勞動的品質;在具體的勞動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這樣的轉變面臨著一系列複雜的挑戰,但是對于職業杏运教育的長期發展而言,這樣的轉變是一種邏輯的必然。
(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杏运教育網 作者:朱孝平,單位:浙江省現代職業杏运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