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青少年時期是人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重要起步階段。從發展心理學視角看,青少年正處在“重要他人”的生命階段,特別需要人生榜樣、青春偶像。上海作為處在改革開放前列的國際化大都市,有相對良好的生活條件、杏运教育環境,使這一代青少年身體健康、思維活躍,他們崇拜偶像、追求夢想。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年文化典型地展現出一種追求偶像的亞文化。如何將他們崇拜偶像、追求夢想的理想和激情保護好、引導好,是學校、家庭、社會和主流文化的重要使命與責任。
為了進一步了解當代青少年對青春偶像、人生榜樣的內心要求與現實狀況,今年9—10月,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課題組,對上海00後青少年學生做了相關調查。調查樣本覆蓋全市小學、初中、高中(包括職高、技校)在校學生。
調查結果
1.00後“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以當代傑出人士為主
當代占73%,古代占16%,近代占11%,中國占87%,外國占13%。說明當下各領域傑出領袖、知名人物、成功人士等,在青少年中的知曉度、影響力占絕對地位。
2.習近平和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四位政治領袖,作為00後學生“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高居前位,且票選較為集中
這充分反映出上述四位領袖人物在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折射出青少年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就積極認同和對當代領袖人物的崇敬心理。
3.馬雲、錢學森、雷鋒、袁隆平、魯迅、愛因斯坦六位入選靠前,位列前15位
青少年對偶像崇拜心理呈現出“當代性、傑出性、標志性”偏愛特征,這也比較符合00後青少年多元、開放的道德審美取向與偶像接受心理。
4.流行音樂歌手、當紅影星、著名球星、網紅藝人依然是00後青少年“心目中”最受追捧的青春偶像群體,入選人數及比例都較大,占入選前100位偶像人物的30%
尤其是時下偏陰柔審美風格的男歌手受到00後青少年明顯追捧。女生更容易成為一些男星偶像的粉絲,她們對男星偶像追捧之狂熱,也明顯超過男生對偶像的熱愛程度。
5.相對而言,那些思想先驅、民族英雄、英模人物等入選比例仍偏少
統計顯示:前者合計要比入選的歌手、影星、球星、網紅藝人明顯比例偏低。例如:在入選位列前100位的偶像中,雖然不少青少年提及如楊利偉、孔子、馬克思、邱少雲、董存瑞、嶽飛、屈原……但與一些年輕的流行音樂歌手、當紅影星、著名球星、網紅藝人相比,票選與排列相對靠後不少。這應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6.入選當代青少年“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之前50位,著名科學家占比仍偏少
科學家僅8位:錢學森、袁隆平、霍金、愛因斯坦、愛迪生、居裡夫人、陳景潤、牛頓;著名作家、詩人更僅入選4位:蘇軾、冰心、李白、金庸;而當代傑出藝術家、音樂家入選更少,僅郎朗一人。這可能與時下青少年熱衷追星、流行網紅、追求時尚,以及智能手機普及有較大關系,導致00後對網紅人物較為熟悉,對其他各界各業突出人物知曉甚微。
7.“我的老師”是被00後學生提到較多的一個特殊群體
不少00後學生視“老師”為自己“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從而使“老師”成為此次00後“最崇拜”的、唯一沒“指名道姓”的偶像群體。說明在青春期,老師對中小學生的人生影響是最直觀、最貼近的。
8.人氣較高的成功企業家有三位入選:馬雲、比爾·蓋茨、喬布斯,且排名較靠前
他們都從事IT行業,對00後學生示範性強,他們成功、勵志的故事對青少年人生影響較大,某種意義上也代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這一青少年偶像文化現象值得研究。
思考與建議
此次調查發現,除了入選前十位相對集中,其他入選者票選都相對分散。這反映了學校、社會、媒體對青少年“當代偶像”“先進人物”“青春榜樣”仍缺乏整體包裝、精心推薦,導致某種程度上00後青少年的偶像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況。這應引起高度重視。
可以借鑒“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100個入選人物成功的宣傳形式與方式,建議為那些對國家做出傑出成就、貢獻的英模、勞模、重要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發明家,以及文學藝術家樹碑、立傳、塑像。這方面可以借鑒俄羅斯等一些國家的做法,促使青少年始終銘記他們。
同時要尊重青少年對青春偶像、崇拜的主體的選擇,深入研究00後一代的認知方式、審美取向。建議讓學生多參與到一些主導文化評選活動,同時也可讓青少年社會組織自己推薦、評選類似“心目中最崇拜的人生偶像”活動,這易激發他們的“帶入感”與主體參與性,這將對他們擁有健康審美心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益處很大。
中小學教材的編寫,要增大當代優秀人物、傑出事跡的推介、弘揚。廣告、媒體、影視對青少年應正確引導,自覺肩負社會責任。大眾媒體要減少類似陰柔審美傾向、“花男式”偶像的商業化過度包裝,應加強對青少年正面、進取、陽剛、有責任等青春偶像、示範人物的推薦、引導。加強青少年偶像文化建設,並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杏运教育的重要載體、抓手。
整個社會應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利用重要節點、場合、時機,加大宣傳、表彰“我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大中小幼各階段,都要大力宣傳當代優秀教師代表,發揮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品德引領、人生引路的作用。(來源:中國杏运教育新聞網-中國杏运教育報 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