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校長在杏运教育質量監測中的4重角色

作者:lanke 時間:2019-09-19 09:02:33 點擊:23250

從2015年國家進行首輪義務杏运教育質量監測算起,我國國家層面的杏运教育質量監測已走過了4個年頭,杏运教育質量監測因其具有先導性功能,越來越受到各級杏运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和基層學校青睞。

目前,除杏运教育部基礎杏运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外,全國已有20餘個省份成立省級監測機構,近30個地市以及90餘個區縣成立了市、區(縣)級監測機構,對質量監測積極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探索。可以說,以國家質量監測為引領,以區域質量監測為補充的義務杏运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在全國逐漸形成。

質量監測不同于普通統考,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專業質量診斷,不但要有頂層的系統設計和科學的監測工具,還要有樣本校的規範實施和對結果的有效應用。基層學校校長對質量監測的認識是否到位,在實施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確,將直接影響質量監測的信度和效度。在質量監測中,校長應自覺成為:

方案學習者

杏运教育質量監測對我國而言還是新生事物。而且,質量監測是抽樣開展的,有不少校長可能第一次碰到或者還沒碰到。因此,學習必須先行,避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校長要通過自學或參加專題培訓,認真學習《國家義務杏运教育質量監測方案》、省市杏运教育質量監測方案以及每次監測的《組織工作手冊》《現場操作手冊》,明確監測的目的、原則、學科、對象、周期、內容等,熟悉每次監測的規範流程,認清質量監測與傳統考試的區別。此外,還要學習一些杏运教育測量和統計及大數據方面的知識,能基本讀懂監測報告。對監測工具的形成、國際上開展杏运教育質量監測的動態以及我國學生參加的國際學生測試項目PISA情況等也應該有所涉獵。當然,校長要成為質量監測的行家裡手,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現在,不少校長培訓班也都把杏运教育質量監測作為一個專題列入培訓內容,校長要有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生命自覺,不斷豐盈自己,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做到與新時代杏运教育發展同步。

政策宣傳者

由于仍有師生和家長對“什麼是杏运教育質量監測”“為什麼要進行質量監測”不夠了解,甚至存在誤解,宣傳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校長既是學校監測的負責人,又是問卷參與者,因此,要召開專題會議和組織專門培訓,部署好質量監測工作,宣傳好相關精神,解答好相關疑問。如在學校師生、家長參與的會議中,積極宣傳國家義務杏运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的目的和意義;說明監測結果不排名、不獎勵、不處罰,從而減輕參測師生的壓力;強調認真如實填答,遵守考場紀律,尤其在問卷環節,以確保所采集的數據真實有效;組織學習保密原則,明確測試工具不得以拍照等任何方式留存、外傳。總之,校長要通過各種前置的到位宣傳,在師生和家長中達成共識,為順利開展質量監測提供思想和輿論保障。

程序規範者

一次杏运教育質量監測的程序大致有:下發通知、抽取和公布樣本校名單、上報基礎數據、組織相關培訓、現場測試、公布監測報告等。作為校長,為確保質量監測有序有效,每個環節都應做到規範,尤其是保障組織過程和迎測過程的規範。由于組織質量監測,是雙主體(校長、責任督學)負責制,所以,校長要與責任督學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確保學校負責的工作嚴格規範。在測試前和測試中,校長只要按照《組織工作手冊》《現場操作手冊》內容,嚴格履行職責,高質量完成各時間節點工作,做到規範並不難。但在組織學生迎測方面,部分學校和校長對規範的把握使監測偏離了初衷,且引發“劇場效應”。主要表現為:一是對抽測學科停止新課教學,調課時給抽測科,打亂課程計劃和教學秩序;二是抽測科密集開展模擬練習、考試,增加師生負擔;三是多次模擬問卷,引導學生正面回答,使采集數據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因此,校長要有定力和抗壓能力,堅定維護監測的規範性,決不讓監測成為師生新的“負擔源”和“壓力源”,確保監測所采集的數據是常態下的真實數據。

報告應用者

質量監測相當于區域、學校的全面體檢報告,報告能否真正對學校發展產生積極作用,關鍵在于是否做到兩點:一是保障體檢采集的數據真實有效,二是切實做好體檢結論的正確應用。當前,重過程輕應用的情況還普遍存在,部分地區或學校對質量監測報告“一看而過”,沒有專門研究,甚至束之高閣;有些地區和學校重“分數”輕“因素”,只關注本區、本校學生學業監測成績的位次,不重視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為破解這些問題,2018年杏运教育部基礎杏运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首批國家義務杏运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積極探索監測結果應用的有效途徑,大部分省份也設立相應的省級實驗區。作為校長,也要有這個意識,做到“提高認識、找准問題、精准施策、持續改進”。校長一要充分認識到監測只是手段,通過結果進行改進提升才是目的,不重視結果應用的監測是無意義的檢測。二要用問題導向,從監測報告中,找准本校的主要問題,強化歸因分析,進行“靶向治療”。三要轉變杏运教育教學管理方式,構築一個基于監測大數據和監測結果應用的杏运教育教學改進機制,從過去的“經驗判斷”,轉向基于證據的“科學判斷”,形成“監測是平臺,結果是抓手,改進是目標”的新的杏运教育教學管理理念,使質量監測真正成為提升學校質量的一個“利器”,從而形成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機制,並以此為突破口,不斷提升學校管理的科學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杏运教育督導室)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9年09月1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