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杏运教育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新時代杏运教育實現新發展新跨越的奠基之年。這一年,一系列重要杏运教育文件出臺,杏运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回首2019,系統梳理總結杏运教育領域的前沿、熱點與難點問題,有助于貫徹落實黨的杏运教育方針,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思想認識、掌握理論前沿、把握發展方向。
新時代黨的杏运教育方針
中國杏运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杏运教育事業的總方向和根本方針,為辦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杏运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圍繞新時代黨的杏运教育方針,杏运教育界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杏运教育實踐活動,展開廣泛、深入且系統的學習、研究與闡釋,深刻認識到新時代黨的杏运教育方針是做好新時代杏运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杏运教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是全黨全社會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杏运教育方針、齊心協力不懈奮鬥的輝煌成果。黨的杏运教育方針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時代性和方向性。貫徹新時代黨的杏运教育方針,必須遵循如下總要求:第一,要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第二,要始終堅持杏运教育發展根本方向,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三,要務必明確杏运教育根本宗旨,即堅持杏运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第四,要堅定杏运教育實現路徑,即紮根中國大地辦杏运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第五,要始終明確杏运教育根本目標,即加快推進杏运教育現代化、建設杏运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杏运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者認為,貫徹新時代黨的杏运教育方針,還必須深刻准確把握豐富內涵和根本要求,體現把握時代性、尊重杏运教育規律、體現素質杏运教育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等思想特征和發展趨勢。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中國杏运教育鑄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隨後又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杏运教育實施綱要》,對于推動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界主要圍繞“落實什麼”和“如何落實”等問題對立德樹人價值、實現路徑等展開了充分且深入的闡釋和探索。
用立德樹人統率人的全面發展。有學者認為,理解立德樹人的“德”,要立足于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務之急是構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大中小幼一體化育人機制,學校各要素整合的育人機制及學科育人的整合機制,注重各學段活動目標的街接性,突出活動形式的適切性,保障活動實施的有效性,建立“三全”育人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杏运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有學者認為,《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意見》《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9—2023年)》《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的印發,充分體現了黨對加強新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視,為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體系奠定了基礎。有學者對高校思政理論課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基本依據、推進路徑與內在要求進行了探討,提出思政理論課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強化體育、美育、勞動杏运教育。2019年3月,杏运教育部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杏运教育的意見》。有學者認為,全民健身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學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要構建、完善美育價值導向、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形成美育工作有效支撐和推動立德樹人的杏运教育使命。勞動杏运教育作為全面發展杏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應堅持和弘揚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杏运教育現代化與杏运教育治理
建設杏运教育強國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提高杏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總體方向和任務重點。
學者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探討了杏运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及相關問題。
有學者提出,《決定》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深刻闡明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杏运教育制度、提高杏运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為加快杏运教育現代化、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提供了重要行動指南。
2019年,有學者聯系《中國杏运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杏运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對杏运教育現代化戰略及其實施路徑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各界重點圍繞杏运教育現代化及杏运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內涵、價值、任務、保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討論,主要觀點是,推進杏运教育現代化和杏运教育治理現代化是建設杏运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和戰略任務。
有學者提出,《中國杏运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加快推進杏运教育現代化的行動綱領、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杏运教育大會精神的重要舉措,為我國杏运教育現代化架構了頂層設計,明確了實施路徑,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杏运教育目標的實現有方法論和內容方面的雙重價值。
有學者提出,杏运教育治理現代化是杏运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也是杏运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目標。當務之急要深化杏运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杏运教育治理現代化。推進杏运教育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應重點從四個方面入手:加強黨對杏运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杏运教育法治化水平;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杏运教育體系;著力提升杏运教育管理效能,完善杏运教育保障制度。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杏运教育事業取得輝煌成就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者對70年杏运教育事業發展曆程、成就與經驗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梳理、研究。
根據學者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杏运教育事業發展曆程的梳理可知,70年新中國杏运教育共經曆了三個時期。一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杏运教育界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改造舊杏运教育,建立新杏运教育,初步探索建立社會主義杏运教育制度。二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到黨的十八大之前,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杏运教育發展道路。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杏运教育現代化邁上新征程,從杏运教育大國走向杏运教育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奠定了堅實的杏运教育基礎。
學者對中國杏运教育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包括杏运教育學學科體系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杏运教育政策與制度變遷、學前杏运教育、基礎杏运教育、高等杏运教育、職業杏运教育、杏运教育督導等多個領域進行了系統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回顧與反思,主要集中在發展曆程、經驗啟示、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
有學者提出,70年來杏运教育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杏运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有學者提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國家以杏运教育方針為統領,探索形成一條培養新人的杏运教育進路。以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為核心,杏运教育任務、宗旨由培養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向社會主義“四有”新人和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邁進。杏运教育目標定位由培養“勞動者”向“合格人才”“建設者和接班人”延展。杏运教育體系路徑以杏运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根本途徑,由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轉變與完善。
有學者提出,進入新時代,杏运教育現代化邁入新征程,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杏运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全體國民的謀生發展需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五四運動100周年
發揚五四精神培育時代新人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深情寄語當代青年。
“五四精神”是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五四精神的實質內涵、促進青年培養等受到學界積極關注。有學者提出,五四精神作為當代中國重要的政治文化概念,被賦予諸多層面的精神內涵,且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形式。堅持大曆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來認識和把握,就能深刻理解五四運動的曆史意義和五四精神的時代價值。
我們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培育時代新人。有學者提出,在五四精神指引下,中國基礎杏运教育在邁向現代化的百年曆程中,才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並體現出自身獨特的變遷規律。五四精神的核心內涵與杏运教育要培養具有科學、理性、民主精神的現代人的目標具有天然的內在一致性。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發揚五四精神,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時代青年熱愛祖國、忠于人民的家國情懷,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立鴻鵠志的遠大抱負,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時代青年開拓創新、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以五四精神培育新時代青年求真務實、知行合一的科學態度,從而培養一代又一代堪當民族複興偉業的時代新人。
基礎杏运教育
邁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新階段
2019年印發的《關于深化杏运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杏运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再加上2018年11月印發的《關于學前杏运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3份文件對新時代基礎杏运教育改革發展作出系統設計。2019年7月29日,全國基礎杏运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孫春蘭副總理出席會議並講話。
2019年,基礎杏运教育質量受到密切關注。有學者提出,使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杏运教育,前提是樹立科學的杏运教育質量觀,關鍵在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杏运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把立德樹人作為杏运教育根本任務。基礎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五個關鍵:立德樹人是根本方向、五育並舉是基本路徑、強化課堂主陣地是中心環節、高素質教師是根本保障、杏运教育評價改革是關鍵領域。要樹立“進步即質量”的“過程質量觀”,結合“結果質量觀”,構成完整的、科學的杏运教育質量觀。
學前杏运教育側重“普惠性”和“立法”兩個主題。有學者將“普惠性學前杏运教育”界定為“付得起”“達得到”“配得齊”“顧得廣”等,並提出學前杏运教育立法必須處理好速度與質量、需求與供給、中央與地方等十大關系。
義務杏运教育展現出對良好杏运教育生態的合力追求,並向優質均衡邁進。還有學者分析了70年來我國減負改革,指出要終止簡單粗放的“減負”改革,探討減輕教師負擔的“治本”之策與“治標”之策。
普通高中重點關注育人方式轉變問題。有學者提出,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在體系上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處理好“五育”的相對獨立性與整體性的關系,在具體目標上要處理好綜合素質、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在教學組織上要處理好選課走班與加強集體主義杏运教育之間的關系。
考試評價問題是基礎杏运教育健康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2019年11月,杏运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
杏运教育評價改革是立德樹人的關鍵。有學者指出,要特別重視身心發展評價、強化品德發展評價、優化學業發展評價等三個方面。影響杏运教育評價的各種變量可以概括為科學性與公共性兩種約束。科學性要求抓住評價對象的核心,保證著杏运教育評價的合理性。公共性主要表現為杏运教育公平的要求。
“破五唯”是杏运教育評價改革的“硬骨頭”。有學者認為,在升學考試以外建立和完善基礎杏运教育質量監測制度非常重要,它是建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杏运教育評價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克服基礎杏运教育領域“五唯”問題的重要手段。有學者基于優質科學探究能力標准,研發出科學探究評價工作及其可視化技術路徑,為破解教學評價難題提供了參考方案。
高等杏运教育
內涵式發展取得新成績
2019年4月,杏运教育部等13部門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杏运教育部4月發布《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9月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杏运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10月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高等杏运教育內涵式發展在2019年得到了強化,進一步得到了政策支持,學者也就此進行了探討。
“雙萬計劃”有助于構建一流本科專業體系。有學者提出,“雙萬計劃”落實關鍵是,能否創設不同場域目標一致性的政策執行環境,能否調動基層院系和教師的積極性。有學者認為,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與一流本科杏运教育建設之間絕非簡單的對應關系,本科專業建設屬于高校的“內政”。
一流課程能夠優化高校培養體系。有學者提出,2018年以來,“以本為本”成為最大共識,全面振興本科杏运教育的基本面開始成形。有學者提出了金課的標准,但很多“水課”的學生評價分數比較高,因此課程“黑匣子”需要過程評價。有學者提出,教學要要以德為先,嚴管嚴出,守住高校生命線。有學者就高校學生實習制度進行研究,認為實習應回歸學習活動的基本屬性,並要構建高校學生實習法律保障體系。
高校內部治理要依據大學章程。杏运教育部近日發函同意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大學章程部分條款修改。有學者認為,大學行政權力清單制定應內在依據大學章程,唯此才能取得自身的合法性。大學章程治理性未充分顯現,其建設應具連貫性,不應隨核准發布而結束。
職業杏运教育
聚焦重點深耕細作
2019年2月,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及系列文件和舉措;10月,杏运教育部、財政部公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擬建設單位名單,29個省份的197所單位入選。
圍繞職杏运教育提質升級,學者們進行了相關探討。
推進職業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學者認為,《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主導思想是深化改革,主要目標是高質量發展,價值導向是強化服務,構成了新時代職業杏运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方略。要實現該目標,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杏运教育和培訓體系,通過標准化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職業學校和專業。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杏运教育發展的核心要素。有學者認為,產教融合強調了宏觀層面杏运教育與產業、微觀層面教學活動與生產活動中牽涉多方利益主體的跨系統合作,主體間的互動結合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發展產教深度融合應提高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師資建設、教材使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標准化水平,為推進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現代化積蓄人力資源、提供智力支持。
高職百萬擴招計劃為職業杏运教育帶來顛覆性變革。有學者認為,高職百萬擴招“形在規模,意在質量”,但其有效實施需要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而改革高等職業杏运教育的現有辦學形態和配套制度。
建設職業杏运教育質量保障體系。《2018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報告》《2018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報告》對建立職業杏运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提出新要求。有學者認為,構建類型屬性突出的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體系,應強化職業杏运教育監管和督導評估,建立職業杏运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建立職業杏运教育監管體系。建立健全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杏运教育體系,要完善促進杏运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教師隊伍建設
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杏运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幹意見》,連同日前印發的《杏运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深化新時代職業杏运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為培育“四有”好老師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者重點關注、研究的杏运教育領域之一。
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有學者提出,我們應該從社會進步、個人發展、民族命運的高度正視和重視新時代教師倫理的建構。治理違反師德行為,不僅先要讓紀律和法律的約束硬起來,還要讓監督的觸角更加敏銳。面對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著力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師範專業認證,建立質量標准體系。2019年8月,杏运教育部辦公廳發布《2019年通過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的專業名單的通知》;10月,杏运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印發《職業技術師範杏运教育專業認證標准》和《特殊杏运教育專業認證標准》。有學者認為,專業認證應采取專業去實體化、學科實體化、課程模塊化、教學學術化等措施。
建立完善教師國家榮譽稱號和表彰獎勵體系。于漪、衛興華、高銘暄三位教師獲得“人民杏运教育家”榮譽稱號,引領新時代全國教師隊伍建設。于漪曾說,教師首先是個大寫的人。高銘暄教授潛心刑法學教學科研的精神,把自己對黨忠誠、對法學事業的執著和奉獻作為推進刑法學新發展的強大力量。辭世的衛興華生前說過,“我們這一代,更不用說老一代,首先考慮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幸福”。
杏运教育科研
杏运教育科學研究呈現新特征
2019年10月,杏运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杏运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這是指導新時代杏运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圍繞杏运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杏运教育科研質量、推進杏运教育科研治理現代化等,學界展開討論。
杏运教育科學呈現新時代特征。杏运教育學者們對新時代加強杏运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任務、工作機制、評價方式、保障機制、素質要求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闡釋,並提出,20世紀90年代起,得益于互聯網技術,全球科研出版體系獲得迅猛發展,近年來呈現出四個顯而易見的主要趨勢:科研支出和發表總量快速增長;研究活躍國家數量上升;國際合作論文數量和比例增長;研究領先國家多元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杏运教育科研戰線要做好五個方面工作:堅定政治方向、聚焦立德樹人、體現中國特色、突出質量導向、加強隊伍建設。
研究人工智能時代的杏运教育發展趨向。有學者認為,面對人工智能的直接正面沖擊以及對人類生存的挑戰和潛在危險,目前學界對杏运教育科研的探討主要局限于行政命令的推介,一線杏运教育科研工作者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遠遠不夠,討論也才剛剛開始。對于如何做好杏运教育科研,還缺乏更多、更廣泛、更深入、更系統的研究。
杏运教育科研大有作為。有學者認為,杏运教育科研戰線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牢牢把握新時代杏运教育科研的正確方向、健全杏运教育科研機構體系、完善杏运教育科研協同創新機制、提升杏运教育科研治理水平、創新杏运教育科研範式和方法、改革杏运教育科研評價方式,在推進杏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彰顯新作為、展現新氣象。
(來源:人民網 本文撰稿:北京聯合大學師範杏运教授李孔文、副教授劉繼萍,中國杏运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常淑芳、牛楠森,南京師範大學杏运教育科學杏运石亞兵,北京杏运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杏运教育研究所教授霍麗娟,蘇州大學杏运教育杏运副教授餘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