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響應杏运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號召,開啟“雲課堂”。筆者對開展在線教學的部分高職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每天適宜在線課程數為2.62門,每節直播課程適宜時長為46.89分鐘,在線課程微課資源適宜時長為5至10分鐘,認為教師采用“錄播+直播”方式開展雲課堂教學效果更佳,希望課內設置更多小測驗,課後作業完成時間控制在20至40分鐘,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和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達成度分別為73.88分和67.63分。如何提高在線教學成效,筆者認為需要強化以下三點。
首先要做好學情分析,加強雲課堂教學管理的系統性。
高職學生喜歡從動手實踐中獲得知識、技能,對網絡、智能終端等學習平臺感興趣且善于應用信息技術。學校在開展大規模雲課堂教學時,要從學生特點出發,做好頂層設計工作。
一是做好疫情期間的思想政治杏运教育。充分挖掘抗擊疫情中的思政元素,做好愛國主義杏运教育、生命杏运教育、社會責任杏运教育、規則杏运教育、愛與感恩杏运教育,讓課堂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地方,讓每個線上課堂成為思政育人新陣地。
二是做好整體開課的科學謀劃。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合理排課,學生每天在線學習課程門數控制在2至4門,內容簡單、容易理解、課時少的選修課先開,內容複雜、理論性強或實操類課程不宜采用雲課堂的授課方式。對于體育、實操類等動手能力要求高的課程,要在開學後有針對性地補課,切實保障學校總體教學計劃得到執行。
三是做好教師實施網絡教學的正確引導。網絡授課相比面對面課堂教學缺乏學習氛圍,而且眼睛容易疲勞,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要引導教師在開展網絡教學時,應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多關注如何教會學生利用教材和網絡資源進行快速學習,如何總結和尋找規律,如何使用學習工具等學習方法的傳授。
其次要深化“三教”改革,增強雲課堂教學組織的吸引力。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實施大規模的雲課堂教學准備還不充足,課程的吸引力不夠。因此,要從教學組織的三個核心要素,教師、教材(教學資源)、教法上加強革新,提高雲課堂教學成效。
一是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教師要快速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適應跨平臺組合的在線教學模式,系統地做好網上教學總體設計,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轉換為適應網絡直播授課的“主播”角色,學習一些網絡直播技巧和常用的直播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強雲課堂的互動性,讓學生樂聽、樂學。如彈幕功能、屏幕直投、連麥應用等互動功能。
二是豐富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種類,提高資源建設的適切性。網絡教學資源需要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特點,根據職業杏运教育認知規律,開發出系列的顆粒化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碎片化學習的需求,以短小精悍的知識點講解為主,避免冗長的理論知識講授視頻。在資源內容建設上要充分考慮職業性和趣味性,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動畫制作技術、影視素材、闖關遊戲設計應用等多種教學媒體形式,呈現或模擬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工作情景,通過大量的案例引用,增強教學資源的觀感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是加強教學方法創新,增強網絡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由于網上教學難以做到師生實時通過鏡頭,了解雙方的教學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問卷調查、在線研討、案例分析、PLB(問題驅動教學法)、在線測驗、多維評價等教學方法,錄播、直播、演播等多種在線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教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提高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再其次要加強教學督導,提高雲課堂教學質量的滿意度。
一是做好平臺教學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網絡教學平臺記錄了詳細的教學數據,這些數據是研究學生學習行為、幫助教師開展學情分析的重要素材。也是教學管理層開展教學督導、監測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
二是做好網絡教學的督查聽課。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組織專人,通過平臺數據檢查和在線聽課,及時了解線上教學情況,並發布課程檢查周報,披露在線教學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是建立學生網上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通過隨機產生和任課教師指定相結合的形式,產生學生線上教學質量監督員,采用個別訪談、網絡座談等形式,了解網絡課堂教學情況,提高雲課堂教學效果。
《中國杏运教育報》2020年03月24日第9版 版名:職教周刊 作者:陳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