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應對穩中有變 邁向高質量發展——解析中國經濟的關鍵之舉

作者:admin 時間:2018-08-08 08:16:05 點擊:7437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題:應對穩中有變 邁向高質量發展——解析中國經濟的關鍵之舉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作為重要先行指標,近期披露的7月份制造業PMI保持在51%以上的高位,顯示制造業延續擴張態勢。但PMI比上月略有回落,特別是受國際貿易摩擦等影響,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均落在50%的臨界點之下。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既充分肯定上半年經濟良好態勢,又科學分析當前面臨的問題挑戰,在更趨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關鍵之舉,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辨明大勢 穩中有變不改向好基本面

  回首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

  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6.8%,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區間運行,失業率和通脹率維持低位,全社會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增勢,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8.5%……中國經濟“穩”的勢頭繼續夯實,“好”的態勢持續顯現。

  穩中知難,穩不忘憂。在穩中向好的基礎上,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從國際看,盡管世界經濟總體複蘇,但結構性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宏觀政策分化、國際競爭性減稅、貿易保護主義等引發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還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分析說。

  研判中國經濟,既要看到環境複雜的“變”,也要看到大勢向好的“不變”。

  縱觀全球,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在于韌性好、潛力足、回旋餘地大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有13億多人口、9億勞動力、上億市場主體,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消費潛力,凸顯中國經濟的“特質”。

  放眼國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在于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摒棄“唯GDP論英雄”,更多關注優化結構、改善環境、提升質量。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壓艙石”作用更加鞏固,消費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強,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彰顯中國經濟的“氣質”。

  “中國經濟已經成為比較典型的大國經濟,產業體系完備,內需潛力巨大,13億多人口的消費市場繼續保持快速成長。”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來自外部的任何壓力,最終都會轉化為發展的動力。”

  主動應變 穩中求進夯實經濟基本盤

  穩中有變,更要積極應變,夯實大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基本盤,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宏觀環境。

  “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經濟發展“開方抓藥”,其中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個“穩”備受關注。

  “這是中央根據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之‘變’,做出的相機抉擇的、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政策安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穩”字當頭,主動應變,這是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

  穩就業,是穩增長的主要目的之一。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巡視員哈增友說,國際貿易摩擦等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就業穩定帶來不確定性。要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形勢的監測分析,完善政策儲備。

  然而,“穩”不是無所作為、機械求穩,更不是簡單重複過去的老路,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既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要推進結構調整,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穩金融要重實體。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穩金融就是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優化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

  穩外貿要重質量。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說,要加大力度培育貿易新業態,推動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和創新發展,積極擴大進口,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穩投資要重結構。李佐軍認為,投資不能投過剩產業,而是要補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短板,投向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補益民生的領域,通過有效投資引導經濟結構調整。

  因時而動、因勢而謀。專家認為,當前關鍵是要加強宏觀政策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為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形成良好預期。

  保持定力 深化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

  形勢越是紛繁複雜,越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戰略定力,有效破解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堅定不移地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

  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通關大廳和原外高橋檢驗檢疫局報檢大廳之間,只隔了一公裡。但這短短的一公裡,也曾為報關報檢企業增添了許多來回跑、反複問的難題。5月起,外港海關大廳線路升級工作完成,報關報檢企業只需跑一處,就能完成兩邊的手續。

  按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工作部署,上海原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至今已三月有餘,從8月1日起,企業報關報檢更是合並為一張報關單、一套隨附單證、一套通關參數,機構改革繼續釋放紅利。

  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壯大依靠的正是改革開放的力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的重大舉措,釋放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

  “一方面要聚焦‘重大’,一方面要著眼‘管用見效’,找到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李佐軍說,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國有企業、土地制度等領域影響深遠又能較快見到實效的改革舉措。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主線。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破除無效供給、處置“僵屍企業”方面取得進展,提高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社會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詹姆斯·丹尼爾說,IMF對于中國更加重視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感到鼓舞,並指出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加快一系列改革,包括進一步提升消費、促進競爭等改革舉措。他還對中國最近宣布的一攬子開放政策表示讚賞,認為這不僅有利于提升中國的經濟競爭力和效率,也有利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信息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