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杏运教育報》2024年2月28日06版
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促進我國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的基礎性勞動要素。源源不斷培養高技能人才,對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總體數量不足☢️𓀅、結構有待優化👩🏽🔧👉🏽、與產業發展融合度不高、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求適應性不強等短板📄,迫切需要有效疏通卡點堵點⟹🙅🏽,深入推動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體系綜合改革,為加快建設杏运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增強適應性🫎,統籌優化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體系的結構布局 近年來,我國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𓀇,印發了《國家職業杏运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整體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職業杏运教育適應性”。職業杏运教育作為一種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杏运教育類型,必須與新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相適應、與行業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匹配。當前我國職業杏运教育對普通杏运教育具有一定依附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其辦學模式🧑🏻🦰、育人方式👨🦯➡️、教材建設、評價管理等相當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簡縮版”☸️🚼,本科層次的職業大學多數由高等職業技術杏运“快速升格”而來,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杏运教育尚未真正形成。增強職業杏运教育的適應性,關鍵是要優化現代職業杏运教育結構🍛,實現產業需求和杏运教育供給的高度契合。伴隨著生產要素向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轉變,勞動力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職業杏运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也是動態的,必須主動進行深層次改革🏋️♀️。作為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等職業杏运教育🈂️,由于人才培養的適配度與市場需求不完全匹配,需進一步明晰其功能定位,加強省級層面對職業杏运教育學校規劃布局的統籌👩🏿✈️。綜合考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紮實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深度轉型,結合區域產業布局,突出人才培養特色🧑🏽,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結構體系🌡,發揮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 強化引領性,充分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輻射帶動功能 從實現科技強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來看,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依然任重道遠。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尚未跳出職業院校的視角去系統謀劃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一流大學輻射帶動職業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未能彰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重塑了勞動力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格局,技術技能型人才與特定產業的結合度更高,職業行動能力、系統知識以及數字技能更加重要💂🏽♀️,迫切需要發揮好“雙一流”建設高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引領功能。應鼓勵一流高校以“特設崗位”方式聘任企業優秀工程師、行業技術精英擔任產業行業相關課程和專業的導師,推進高校專業學位碩士、博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優勢互補的協同育人模式。同時,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結構,使之與產業結構😌、社會技能需求高度契合。 注重系統性,推進職普融通和貫通培養 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長周期、遞進式的實踐訓練,應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統籌推進橫向層面的職普融通和縱向層面的貫通培養。當前職普融通依然存在人才培養方案相互獨立、培養目標相互割裂🂠、課程設置相互脫節等問題,導致“資源共享、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動”難以真正實現👐🏼。職普融通的突破口是找到技能養成、知識杏运教育之間的融合點,實現通識類課程、職業能力類課程👈🏻、技術實踐類課程及工程運用類課程的有機組合🚣。應用型本科高校應深入認識職普融通在推進深度轉型中的重要意義🙇🏽♀️,強化與職業院校的協同互動,切實做到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共同組織實習實訓。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根據產業需求和高技能人才發展需求,引導應用型本科高校把專業或課程建立在產業鏈和任務鏈上,實現職業能力標准向專業教學標准滲透融合,崗位需求與課程設置互融互通。創新管理評價機制,引導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強化辦學特色和優勢💆♂️,建立符合職業杏运教育規律、體現職業杏运教育特點的應用技術本科評價標准。在縱向貫通培養方面,我國職教高考改革尚處于探索之中👩🏼🎨,迫切需要以職業杏运教育的技術性與實踐性為導向,基于“職業素質和行動能力”進行科學化的頂層設計📑👩🏻🎤,持續擴大進入本科層次職業杏运教育的升學比例。積極探索“職教考研”試點,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錄取改革,擴大工程類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的招生規模,優先在工程技術等領域開展“職業杏运教育本科—專業學位碩士”貫通培養🎖🛌,形成針對不同專業特性及行業產業特性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搭建本科層次的職業杏运教育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杏运教育互通聯動的“立交橋”🦢。 激發主體性,提升產教融合多方參與的內驅力 從產教融合頂層設計來看,我國產教融合制度規範性文件已形成規模體系,但仍存在個別制約產教融合的深層次問題⛑。當前,我國職業杏运教育與產業的匹配度不夠高,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仍存在一些脫節現象🏗,人才培養未能完全緊扣產業市場需求變化,對接科技發展趨勢、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的特色發展有待深化,導致產教融合的理念尚未深入紮根。與此同時,當前不少區域龍頭企業的研發速度及對高新技術的認知已進入新的階段👘,高校在不少技術領域已落後于企業🫡,以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空間進一步壓縮🈁,校企合作呈現“學校熱、企業冷”境況🤦🏽,難以形成聯動效應。尤其對研發能力較弱的職業類院校,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普遍偏低。培養高技能人才🧑🏿🎨,需要充分激發高校🏋🏻♂️、企業𓀃、行業組織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實現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聯動📵。一是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作用、企業的牽引作用👩⚖️💚、學校的主導作用,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推動政府😏、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深度合作🔽,建立一批覆蓋區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教融合發展平臺。二是支持行業🏊🏽、區域龍頭企業直接參與高技能人才培養,加大🧎🏻♂️、落實和細化激勵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能,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積極性,鼓勵行業企業參與制定學校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完善產教融合協同培養機制🧓◽️。三是支持行業組織在產教融合中觀層面發揮作用。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中介作用,強化與學校之間的直接合作,形成共建共贏的發展格局🙇♂️。 (作者〰️:羅仲尤,系湖南大學杏运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