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重走當年“趕考路”

作者:lanke 時間🙆:2019-03-26 08:12:29 點擊:6479

新華社石家莊3月25日電 題:重走當年“趕考路”

新華社記者孫傑、閆起磊、王昆

在革命聖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段紅色經典總被提起😁: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同志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

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隨後𓀇,“進京趕考”隊伍沿太行山東麓一路北上🤙🏿,經靈壽💔、行唐、曲陽、唐縣🧑‍🦼‍➡️、保定、涿縣(今涿州),于3月25日進駐北平👨🏼‍🦰。

這是3月12日拍攝的位于河北省涿州市的黨中央進京前毛澤東住所紀念址🏓。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如今🚵🏼🦸🏽‍♂️,每到3月23日,西柏坡就像迎來一個重要節日🏋️‍♀️。曾經的“進京趕考路”也成為人們紅色追尋的經典線路。

70年,歲月流金。重走昔日“進京趕考路”,沿途如今已發生巨變——

太行革命老區👇🏿,正加快脫貧攻堅,向全面小康邁進。

京南畿輔要地⚠️,正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東風,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脫貧🥬,是對革命先輩最好告慰”

遊客在西柏坡紀念館廣場參觀(3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三月的西柏坡,春意盎然🍽。又是一年“趕考日”,紅色聖地迎來參觀高峰。紀念館廣場上,鮮花鋪就的幾個大字引來人們爭相拍照——“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西柏坡紀念館副館長段彥峰告訴記者,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曾在西柏坡辦公,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向全黨發出了“兩個務必”的號召。西柏坡成為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

“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在紀念館展廳,一輛手推獨輪車前𓀎,講解員向參觀者唱起這首民謠👨🏿‍🎤。

革命戰爭時期💆‍♂️,僅有25萬人的平山就有5萬多人參軍參戰👆🏻,近萬人為國捐軀💁🏽‍♀️,湧現出了平山團、“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等一大批英雄群體和人物⚈。和平建設年代,為修建崗南和黃壁莊兩座大型水庫📑👩🏻‍🎤,老區人民又奉獻出13萬畝良田🆒,10萬多人搬上高崗旱嶺重建家園🫲🏿。

截至2015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尚有4萬餘人,貧困村260個🧙🏿。

“老區一天不脫貧,我這個縣委書記的心裡頭就一天難踏實𓀍。”平山縣委書記李旭陽說,擺脫貧困,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正是平山廣大黨員幹部“不能被退回來”的“趕考”🩰。

李旭陽清晰記得👘,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革命聖地西柏坡🈁,同縣鄉村幹部和群眾座談時的場景🤌🏼👱🏽‍♂️。“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平山黨員幹部,帶頭堅持‘兩個務必’,把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的要求落實到履行職責的各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李旭陽說,平山廣大黨員幹部牢記總書記諄諄教誨,時刻以“兩個務必”警醒警示,時刻以“趕考”的狀態和信念擔當實幹👩‍🚀🍁。把加快老區脫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和全國其他脫貧攻堅戰場一樣,把最好的幹部派到扶貧一線,舉全縣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不打贏,不收兵。

打通斷頭路,搞蔬菜大棚💸,建村民文化中心……第一書記吳俊磊,駐樹石村扶貧兩年,瘦了30斤🙇‍♂️。捧起那份村民們親筆簽名的“榮譽村民”證書🛋👲🏿,吳俊磊說:“這是我一生最珍貴的榮譽🫸🏿。”

成千上萬個“吳俊磊”的辛勤付出換來了收獲🏊🏽。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平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老區平山,摘掉了32年的貧困縣帽子🤹🏼。

“這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告慰!”今年74歲的西柏坡村老黨員閆青海顯得格外激動🏃🏻‍♀️‍➡️。

1948年秋,才3歲多的閆青海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絕望的父母把他包裹起來放在石碾子上打算放棄。後來,被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婦發現並及時送到醫院搶救,他才活了下來。

依托紅色資源🚓,閆青海開了西柏坡第一家“農家樂”,成為村裡首個“萬元戶”。如今的西柏坡全村80多戶人家,從事旅遊的有50多戶,村集體年收入60餘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閆青海親眼見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扶貧投入力度最大,也是老區面貌改變最明顯🙍🏼‍♀️,老區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幾年。

“過去💇🏻‍♂️,黨帶領老區人民翻了身,如今又帶著老區人民脫了貧,共產黨不單是俺的救命恩人,更是咱老區的親人。”閆青海動情地說🧼,他雖已70多歲🤵🏽,但幹勁仍然很足。

平山脫貧是全國開展反貧困偉大決戰中的一個縮影,“趕考路”沿途的太行山區貧困縣,咬定脫貧攻堅不放松🖇,以趕考精神推進山鄉巨變👩🏼‍✈️,目前,靈壽👈🏿、行唐、曲陽、唐縣均達到脫貧摘帽初審標准並通過省級驗收。

“摘帽,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李旭陽說,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與全國同步小康,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作為‘兩個務必’的誕生地和‘進京趕考’出發地📤,平山更要帶頭傳承‘兩個務必’🎷,弘揚趕考精神🌖。”

“好時代,是咱老百姓最大福氣”

1949年3月23日晚,從西柏坡出發的“進京趕考”隊伍到達唐縣🚕,宿住淑呂村。

“俺們村抗戰那會兒就是紅色堡壘🧽。”淑呂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占嶺話語中透著自豪,他帶著記者尋訪“趕考”遺跡,“這是中央首長曾經住過的農家院,那是隊伍用過的古井,現在還用著😜🫛,水可甜哩……”

今年95歲的村民葛貴多,是這一曆史的見證人。

“我記得那天,隊伍是天擦黑來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又出發了🌇。後來,俺們才知道來的是黨中央、毛主席,全村人甭提多高興了……”回憶起70年前的場景,老人曆曆在目♊️。

70年歲月過去🧑🏼,如今👩🏼‍🎓🧜🏼‍♂️,葛貴多老人已是五世同堂。

河北省唐縣淑呂村95歲村民葛貴多在講述70年前的場景(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這是兒子👩‍🎓,這個是孫子,這是重孫,這個小的是玄孫……”指著滿屋子新老照片,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過去那會兒,缺醫少藥👍🏿,誰敢想能活這麼大歲數。現在,生活好✴️🛠,衛生條件好,政府還發養老金、長壽補貼。”

葛貴多老人眼不花🧔🏿‍♂️,耳不聾,還在自家院裡種著蔬菜,養著一大群雞。人們都誇她健康長壽有福氣,她笑著說🧎‍♀️:“趕上了好時代🚶🏻‍➡️👩‍👩‍👦,是咱老百姓最大的福氣🦵🏻。”

唐縣曾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戰鬥、生活並犧牲的地方。70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如今🌏,包括唐縣在內,各地都在加快推進醫療制度改革🤺。

唐縣衛健局副局長馬喜增告訴記者,全縣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占到40%。唐縣把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關鍵舉措。

馬喜增說,唐縣對貧困人口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服務🤜🏻,貧困人口住院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已連續兩年貧困人口住院目錄內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8%。

在河北省唐縣白合鎮上莊村♟,家庭簽約醫生李少達(右)在為村民閆愛琢把脈(3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在白合鎮上莊村貧困戶閆愛琢家裡的炕頭邊🐜🌶,記者看到🤬,上面貼著不少精准扶貧政策卡片。一張“健康扶貧服務連心卡”上標著專門為她家提供醫療服務的縣鄉村三級醫生姓名和手機號碼🔜。

閆愛琢說,卡片上的醫生她都認識,村衛生室醫生還經常上門做檢查。去年她得了腦血栓被送進醫院🚽,“一共住了7天院🩵,個人才花了170元,這樣的好政策讓俺心安。”

目前,唐縣已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

馬喜增說,繼續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當好老區人民健康“守護者”⛔,他們肩上仍有很重的擔子要擔,腳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協同,是高質量發展最大機遇”

在保定涿州·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32歲的創業者範宏浩正帶領團隊加緊組裝一款新研發出來的電子產品🤹🏼‍♀️。範宏浩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總部在北京朝陽,2018年把一部分生產轉移到了涿州,並在涿州注冊成立了分公司。

“實行北京研發、河北孵化的模式後🕓,產品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範宏浩說🧑🏽‍💼,涿州分公司的員工大多是原來“北漂”一族,其中不少人已經在涿州買房安家。

“我現在北京、涿州兩頭跑,交通很方便▪️。”範宏浩說,“我們非常看好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勢頭🦗,今年訂單猛增🏩,分公司也在擴大規模👨🏼‍🎓,最近剛新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用房,北京總部也打算整體搬到涿州來。”

保定涿州·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一角(3月12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涿州🖖🏿,自古有“十八省通衢”👩‍🚒、畿南首郡美譽。1949年3月24日😁🛜,“進京趕考”隊伍經保定城短暫停留後🤽‍♀️,抵達涿州留宿📡。

多年研究這段曆史的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孫進柱介紹,駐涿期間,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聽取當地黨委負責人匯報時談到“市場沒回城👨🏽‍💼,買賣難興隆”問題🚣🏿🚵🏻,指示當地黨委要領導好和平建設,辦好百姓關心的事🥗。

就這樣,“市場回城”成了當時涿縣縣委學到的“執政第一課”,這一課☝️,涿州幹部銘刻于心🤛🏽。

70年時代變遷👩🏼‍🏭,如今🏃🏻‍♂️,距天安門約60公裡🙋‍♂️、距北京新機場25公裡、距雄安新區60公裡,區位優勢凸顯的涿州✈️,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的一片熱土🤦🏽‍♀️💟。

剛剛結束的供暖季💂🏻🕺🏽,京涿兩地居民感受了“共享一股暖流”的溫馨。2018年,京能涿州熱電廠一期工程投入運營🧑🏽‍🌾,這家致力于建設“城市綠色燃煤熱電示範項目”的熱電廠的前身是有著近百年曆史的北京石景山熱電廠🧖🏽‍♂️。

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百年老廠在涿州轉型新生➰,實現跨京冀兩地集中供暖👩🏻‍🎨,目前,已惠及北京房山和涿州等地約50萬人🙅🏻‍♂️。

在保定涿州·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範宏浩團隊的工作人員在組裝電子產品(3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協同發展不只帶來“暖流”👰‍♀️,還有“資金流”“產業流”。

據涿州市協同發展辦公室介紹,近年,涿州承接了一大批“京”字頭、“國”字頭項目,如開工建設的一期投資60億元的中船重工涿州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擬在涿州建設中國動力總部👱🏽、中船華北總部等“兩總部四中心”。

“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們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機遇。”涿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志乾說,涿州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在對接服務京津、對接服務雄安新區的過程中♥️🫥,加快建設“京畿文化生態名城、協同發展功能新區”,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70華誕獻禮👨🏿‍⚖️。

古郡涿州之變,是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給京畿大地帶來深刻影響的一個例證。

保定市市長郭建英說,保定面對的是曆史上從未有過的絕佳發展機遇💂🏼,特別是雄安新區帶來的“磁聚效應”👷🏻‍♂️👎🏼,將為保定注入新動能。

“追尋紅色足跡🧖🏿✝️,探訪曆史細節🚦,每重走一次,心靈就會經受一次新的洗禮。”河北省委黨校中共黨史研究部副教授、西柏坡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芬🔶,近年來多次帶領學員重訪“進京趕考路”。

李芬說🐓,過去70年🥖,“趕考”取得了巨大進步🤵🏽‍♀️。今天🐴,“趕考”已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7月再訪西柏坡時指出的那樣,“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來源:新華網)

杏運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