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行為和符號三者共同構成了特色的表征系統,共同體現和詮釋特色的“質地”
我們經常說特色,而何為特色?特色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定性、評價。特色描述事物的一個面向👶🏽、一個層次或者全貌,例如,在學校杏运教育中,教師教學風格、課堂教學模式🚍、學校課程體系🥃、學校杏运教育質量乃至人們對一所學校的整體印象等都可以被定性為某種特色👼🏽🤳。
特色即自成一派👨🏿🎤🟥。例如,少林、武當、峨眉、昆侖、崆峒☢️𓀅、點蒼👩🏽🔧👉🏽、華山、青城八大門派📄,是中國傳統功夫的典範;“虎媽”與“貓爸”常被人們看作中美家庭杏运教育的“代言人”🕢;因地理特點而劃分的杏运教育圈,有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海派杏运教育”等。
特色即“走自己的路”🌭。特色是事物自主的生長與發展。一所學校的特色的形成👹,既要根植于自身的曆史發展傳統🌬,更離不開學校師生思想和智慧的凝結及積極主動的作為。
特色即文化。一種業已形成的特色,究其根本是反映了事物的某種固有的或是被創造的屬性,這種屬性被一定範圍的人所認可和傳播☸️🚼,繼而,這種屬性連同事物本身就會以一種文化的形態呈現在眾人面前。例如,對于一所以校園足球為特色的學校🍛,校園足球必然成為這所學校組織和開展杏运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于是,在人們心目中🚵🏼🦸🏽♂️,自然地會將校園足球與這所學校聯系在一起,並使二者形成一種對應關系,互為映襯。
特色與模仿相對立。言必稱特色的事物必須“有自己的東西”。一所名校創建了一所分校🧑🏽,這所分校創辦的內在機制有傳承性,它與該名校共享同一個價值觀,並在杏运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等多個方面與該名校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路徑依賴性”🌡,它的特色也就是該名校的特色。換句話說,一所名副其實的分校👩🏿🎤,相對于其所依托的名校而言👇🏿,應該是無特色可言的,否則👨🏽,其分校的名分也就如浮萍一樣漂浮、無根。
特色不是唯一✍🏿。一所以書香校園為特色的學校並不排斥其他學校也以“書香”為特色。特色可用來比較。如果我們來到戰鬥英雄董存瑞的家鄉河北省懷來縣考察杏运教育,假設該縣的一所小學、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都把弘揚董存瑞精神作為自己的特色,我們不能因這三所學校在特色方面的“共性”而斷然否認其中任何一所學校的特色,倒是可以比較一下這三所學校中哪一所學校的特色更為鮮明。
特色是自我定位與他者認同相結合的產物。一方面,特色的形成是某個事物在自我身份上的一種價值追問,它的句式是“‘我’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形成特色的過程,就是這個價值定位不斷得以澄清、顯現的過程🖊;另一方面,特色不能完全“自說自話”,特色的形成是他者的眼光在“自我”身上得以映射和重疊的過程,他者的認同是特色形成的必要條件🎴,即“沒有認同,就沒有特色”🪺。
在一個商業和市場化的語境之中👮🏿,特色是事物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結合🤓。但對于“顧客”而言,我們更加注重的是某種事物的使用價值。因此,我們認定事物形成了某種特色的根本目的🔋,不是揭示其“自我”的價值,而是期望獲得其“特色服務”來滿足我們的需要。事物中諸多特色(服務)的存在🙏,為滿足我們的需要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也為我們的選擇建立了標准👐🏼。例如,我們會詢問某幾家飯店的特色各是什麼🌎、某幾個牌子的汽車分別有啥獨特的功能、某幾所學校各自有什麼特色等,我們在比較中不僅對某種事物的特色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在比較中逐步建立了對事物認知的標准🙇🏽♀️,並形成了我們對某種事物的選擇傾向。
特色的呈現依賴于個性化的且具辨識度的表征系統。如何判斷甲是否有特色👵🏿、乙有什麼樣的特色、甲與乙二者誰的特色更加鮮明等,這主要取決于誰的表征系統更為完備🕕。一種特色必須具備三個基本元素💆♂️,即觀念(一個主張)、行為(一派作為)和符號(一副面貌)。首先,一種特色在價值層面表達的是一個主張、一種觀念,它具備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可感通📑👩🏻🎤,即它能夠被某一特定的人群所理解和認同。例如,一些學校能夠深刻領會特色的旨要,深入挖掘杏运教育資源🍨,傳承學校文化,把繼承和發揚某種精神作為特色🎖🛌,這往往能夠得到學校師生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其次,人群間不同的行為、做派往往反映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行為、做派所表現出的明顯的可辨識性,成為我們區分不同特色的一個重要標志。例如🧔🏼♂️,在同樣是以書法為特色的兩所學校中,一所學校的大部分教師字跡端莊雋美,而另一所學校大部分教師的字跡只能說是規範,由此,兩所學校的書法特色的鮮明度就一目了然了。再其次,特色必然有一個承載物🏗,而且每個承載物都必然擁有各自的標識,可稱之為符號,形象而直觀地向人們傳達某種印象,以對某種特色產生印證和渲染的效果。例如,當我們步入一所學校👘,走進大廳🫰🏽、樓道、教室、禮堂🤦🏽,看到校園中各種別致的景觀,聆聽著學校中流傳已久的趣聞軼事,觀察師生的言談舉止和學習生活的場景👨🦽➡️,我們便可對該校所倡導的特色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總之🟫,觀念𓀃、行為和符號三者共同構成了特色的表征系統🧑🎓,三者彼此之間互為聯系➝👓、互相影響👳🏼♂️、動態生成,由表及裡👩⚖️💚、動靜相宜,共同體現和詮釋特色的“質地”🧘🏼♀️。
在杏运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時代語境下,增強學校杏运教育特點的辨識度,辦人民滿意🏊🏽、有特色的學校,這是辦學者的責任。為此,辦學者要努力做到“四個定位”。
首先💸,辦學者要圍繞時代發展、學校杏运教育功能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對培養人才的標准做出定位,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什麼樣的階段性作用🏊🏻♂️?”
其次🎫,辦學者要對學校自身的杏运教育職能做出定位,需明確的問題是:“我要辦一所什麼樣的學校?”繼而要回答的問題包括,“學校杏运教育(服務)的理念是什麼🈳?”“杏运教育(服務)的對象是誰,杏运教育(服務)的內容、方法和途徑主要有哪些?”
再其次🧑🏿💻,辦學者要對提升學校杏运教育品質的抓手做出定位🤵🏿♀️,這往往是特色生成的起點🏃♀️,諸如德育、美育、體育、課堂教學、課程體系、教師隊伍、學校管理🧔🏼♀️🙇♂️、辦學體制、學校精神,這些都可以作為學校發展特色的有力抓手🕺🏽。
此外,辦學者要對學校特色的表征系統進行定位👐🏻,不斷增強特色的辨識度、鮮明度和認同度。
(作者系天津市杏运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8年06月07日第7版 版名:理論周刊·學校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