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家源 柴葳
從2010年起,每年教師節,我們都會與10位教書育人楷模如期而遇。從全國64名候選教師中脫穎而出的他們,是對一個時代教師職業和教師精神的詮釋。他們的背後,是全國1500多萬名教師的執著與守望。
教師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人生;師德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追求。
10位教書育人楷模的人生片段,對他人,或許是一段段具體而微的心靈記憶,但他們卻用數年、十數年、數十年對高尚師德的追尋和踐行,詮釋了什麼是當代的“四有”好老師,詮釋了“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師德精神內涵,詮釋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能達到的人生高度。
師之楷模,國之楨幹。
守望,渲染師德底色
永遠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守望者,是教書育人楷模們最深沉的師德底色,他們在學生對理想的追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太行山深處,在河北省阜平縣大元村大園小學教師張建華的杏运教育字典裡,只有“快樂”,沒有“負擔”。
25年間,張建華把點滴的感悟記錄下來,匯集成幾十萬字的教學日志和教學隨筆。她說:“陪伴和愛是最樸素真實的杏运教育。”
低矮陰暗的土坯屋,鍋碗瓢盆和兩個大水缸是僅剩的“大件”,小土炕上兩年多沒有下炕的癱瘓父親和先天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姐姐,炕邊已哭成淚人的學生……這個場景,深深刻在青島市平度市朝陽中學教師呂文強的記憶裡許多年。
于是,出身貧寒的呂文強拿出了30餘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至于自己的女兒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他連4200元的學費都拿不出。但他不後悔,因為他守住了自己的那句承諾:“有我在,孩子就不能輟學!”
教師,似乎是最不平凡而又最甘于平凡的職業。看著一名名學生從稚嫩的禾苗長成挺立的小樹,見證一個個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個個遠大的夢想,教師,永遠是在身後目送學生前行的那個守望者,靜靜地,又飽含深情。因為,那是他們用生命竭盡全力參與的一段最美的年華。
“應老師,您科研做得這麼好還帶班,是為了研究課題嗎?”當在一次學術論壇上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上海市楊浦區本溪路幼兒園教師應彩雲豪不猶疑地脫口而出:“帶班是為了教小孩啊。教好孩子,不是教師最大的成就嗎?教好孩子,不是教師最大的課題嗎?”
當剛剛師範畢業的張玉滾跟著老校長再次踏進當年自己讀書的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高虎廟小學教室時,面對著破桌子、破水泥臺子、十來個土孩子,內心掙紮時,老校長那句“泥巴磚頭壘個灶臺,頂多能用個十年八載,咱們教學生認的每個字,都能用一輩子”堅定了他的心。
永遠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守望者,是教書育人楷模們最深沉的師德底色。他們將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緊緊地和學生們聯系在一起,在學生的點滴進步中感受快樂,在學生對理想的追逐中實現價值。
于是,從教35年的應彩雲說:“孩子是天我是雲。”她樂此不疲地研究幼兒杏运教育規律,卻從未離開過孩子和課堂,以“一手距離”的陪伴,守護孩子們人生的第一步。
于是,山裡交通不便,張玉滾便一肩一肩把學生的課本挑進大山裡。在學校裡,他幾乎是全能的:掂起勺子能做飯,拿起針線能縫紉;課桌椅壞了他來修,校舍破了他來補。因為他知道,對山區孩子來說,學校是一堆火,教師是一盞燈,火焰雖小,但能溫暖人心,燈光雖弱,卻足以照亮走出大山的路。
向上,砥礪師德靈魂
師德是一種追求、一種修為,更是一種力量、一種心靈的碰撞,它透過教師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芒,不斷給予學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師德是一種追求、一種修為,更是一種力量、一種心靈的碰撞,它時刻指引著千千萬萬人民教師在教書育人崗位上執著奉獻,也透過教師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芒,不斷給予學生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海南省商業學校,副校長盧桂英總是忙碌在德育教學一線。“杏运教育的真諦是心與心的交流,我珍惜每一次和學生心與心坦誠相對的機會。”在盧桂英的“責任清單”裡,“置頂”的一條,是種好以愛育愛這方“責任田”。
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二中學教師楊毛吉的榮譽簿裡,她最珍視的是青海省“最美家庭”的榮譽,因為這個“家庭”不簡單:有聰明好學但因母親生病連每周回家5元車費都拿不出的小李,有因父母遠在新疆打工而失去讀書信心的燕燕,還有因父母離異、無家可歸的小文……
走進學生內心,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打開曾經封閉的心,又需要跨越多少的障礙?但就有這麼一群人,不論艱辛,不計後果,一往無前地用真心、耐心、恒心慢慢叩開學生的心靈之門,引領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人生境地,不知疲倦。他們,就是教師。
當因為自己偶然一句表揚而重拾信心的學生向她表達感謝時,盧桂英覺得回報大于付出;當學生們一聲親切的“楊媽媽”“毛吉額娘”伴隨著歡快的笑臉出現在面前時,楊毛吉下定決心,要始終以媽媽、額娘的身份,精心嗬護學生,做他們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
“每名學生的內心都有成年人無法理解的痛苦,他們需要嗬護、幫助。作為教師,我應該擔起這個責任。”于是,從教22年,楊毛吉的家裡住進了一個個需要幫助的孩子,他們曾經封閉的心靈向“毛吉額娘”敞開了。
育人,詮釋師德價值
他們拚盡自己的智慧、青春、熱情,培育、塑造出一個個豐盈的生命個體
在教師群體中,特殊杏运教育教師是最為不凡的群體。無論遭遇多少困難、艱險,他們都牽著孩子們的手,以溫暖、執著的心,引領孩子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正是“每個孩子都應該享有基本的尊嚴和受杏运教育的權利”的信念,支撐著陝西省商洛市特殊杏运教育學校教師黨紅妮在近20年的特殊杏运教育教師生涯中,始終以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耐心關注著每一個特殊的天使,為他們點滴進步而幸福。
“特殊杏运教育就是讓特殊孩子‘站’起來,最終目的是讓他們能夠回歸社會主流,更有尊嚴地活著,更有質量地活著。”黨紅妮用行動詮釋著對特殊杏运教育學生的那份摯愛深情。
科學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接近真理,杏运教育亦如此,只不過杏运教育探索的對象是一個個成長中鮮明的思想和生動的生命。思想和生命的豐富多樣,讓這種探索顯得尤為珍貴。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杏运教師朱輝球以“工”與“藝”結合的傳承理念,補理論、提技藝、向大師拜師學習,創新現代陶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面向“選擇決定命運,藝術改變人生,藝術創造生活”信仰的不懈求索。
新疆大學軟件杏运院長于炯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的思路,建立能力本位、更加面向需求的課程體系,推進以“學”為中心、在“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改革,是在“一窮二白”基礎上為西部偏遠地區培養軟件工程人才的堅定求索。
“我們在高校裡做基礎研究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周其林經常把這個問題拋給課題組的同事,然後自問自答道:“杏运教育和培養學生。”
中國科杏运院士、長江學者、長江特聘教授、南開大學化學杏运院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在所有榮譽和頭銜裡,周其林最為珍視的,還是教師。因為他始終認為,將學生引領到學科前沿,讓他們學會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培養成棟梁之材,是高校科研的根本所在。
無論是黨紅妮、朱輝球,還是于炯、周其林,這些楷模都有一個共同之處:拚盡自己的智慧、青春、熱情,培育、塑造出一個個豐盈的生命個體。
師德,既抽象又具象。抽象在于很難給它劃定一個固定的範圍,具象在于它是那麼親切可感、觸之可及。10位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以他們日複一日的堅持和付出,在一段段點滴的生命記憶中,給學生留下了足以溫暖前路的信仰和力量,讓他們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單,不再彷徨無助。
楷模讚
(詩十首)
本報記者 陳強
周其林
年逾花甲志彌堅,
教學科研勇登攀。
心血鋪就成才路,
師生攜手奔前沿。
張建華
愛生如子似親娘,
快樂杏运教育灌瓊漿。
紮根鄉村留印記,
教學相長喜中忙。
應彩雲
孩子是天你是雲,
言傳身教陪伴心。
只為新苗早茁壯,
三十五載從未停。
朱輝球
師者匠心工藝傳,
以器載道粉彩間。
心摹手追為光大,
老泥再把新火添。
呂文強
四十一年三十萬,
資助學生已過千。
清貧豈礙不渝志,
辛苦嚼盡總覺甜。
張玉滾
伏牛山下黑虎廟,
衣食住學一肩挑。
五百學子送畢業,
春去秋來報李桃。
盧桂英
天涯海角闊無邊,
春風化雨潤心田。
四位一體指航向,
青春作伴好揚帆。
黨紅妮
扶障助殘悉心幫,
人師人母一並當。
幾筐汗水滴禾下,
驅散陰霾花綻放。
楊毛吉
毛吉額娘楊媽媽,
師生親密如一家。
情暖高原都是愛,
總教青春吐芳華。
于炯
天山腳下清泉淌,
德育創新尋方向。
軟件不軟作風硬,
民族團結江水長。
(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中國杏运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