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卷“掉包”鬧劇終于落幕,河南監察委經過認真調查,否定了掉包之說,還河南考試院清白的同時,監察委的結論也證明,四個孩子與家長在這個問題中說了謊,是一次荒唐至極的捏造與抹黑。
這場鬧劇結束了,但遺憾的是,說謊者,無論是四個考生還是家長,都安然無恙。說謊者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卻也毫發無損。
這件事情本身並不複雜。無論是從邏輯動機還是所謂的依據——學生事後作文的筆跡,都清晰地指向掉包說子虛烏有。如果說一開始可能有考生說謊對父母造成誤導,但在當地考試院進行了詳細認真的調查並反饋後,家長仍然借助一些媒體平臺,刻意隱瞞當地考試院提供的否定掉包之說的詳細信息與證據,肆無忌憚地散布謊言,甚至杜撰捏造一些掉包情節,我們就有充分理由懷疑這些父母的動機了。自己與孩子的謊言激起了今年高考最大的輿情,難道就不怕承擔最後的責任嗎?
還真的不怕,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不會承擔什麼責任。
在事件發酵過程中,有人就分析說,領頭的這位來自檢察院的家長深諳中國特殊國情:說謊是沒有成本的,事情鬧得越大,政府迫于輿論壓力,其獲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無論如何,即便最後被揭穿是在說謊作假,也不會有所損失。這個家長是算准了這一點,才和孩子一起死不認賬的。
如果說謊沒有成本,甚至百利而無一害,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會是什麼結果?只會引起更多的效仿。明年河南還會有大約80萬考生參加高考,今年只是4個說謊者,如果明年來上40個、400個效仿者,估計河南考試院與招辦就沒有辦法正常進行工作了。
說謊沒有成本,在現今中國是一個普遍社會現象。老人摔倒在地,幫扶的年輕人被訛詐,借助監控錄像還了年輕人的清白,但說謊的老人卻安然無恙。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說謊沒有成本。沒准趕上沒有監控,就訛詐成功了,即便被證偽,臉皮厚點就過去了,甚至還會有寬容:老人嘛。我們也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各種糾紛摩擦,往往撒謊的一方直到調出監控鏡頭才不做聲了,卻沒有絲毫羞愧之心。
此次事件中,學生與家長惡意說謊背後反映的普遍社會意識讓我感到不安。在事件不斷發酵過程中,學生蘇某面對記者,信誓旦旦否定撒謊。但在輿論不斷發酵的過程中,我們就發現,蘇某已經不是第一次作假了。這位中學生已經先後發表了涉及網絡與天文兩大領域的專業論文,並以此獲得了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初審資格,只是在後期的審核環節被淘汰。而其論文,顯然也涉嫌抄襲。蘇某的父親,在河南某地檢察院從事反貪工作,面對其女論文涉嫌抄襲的質疑時,竟然大言不慚地辯解:天下文章一大抄。如此的反貪人員,實在令人擔憂。他教養的子女,更為令人擔憂。
高考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綜合評價、多元錄取,以改革惟分數論的不足,但這一改革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就是誠信。不僅要求招生錄取單位遵守誠信與規範,更需要考生與家長的誠信支撐,否則高考改革將寸步難行。
誠實,是現代法治社會的基礎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說謊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但是因為有高昂的成本,讓人們不敢說謊,在全世界莫不如此。尼克松當年被彈劾,其核心原因就是說謊。同樣,當年克林頓在萊溫斯基的事件中,因為說謊險些被彈劾,而最後未被彈劾,是因為他最終選擇了坦誠承認了此事。記得一位旅居國外幾十年的朋友,在談到撒謊的後果時,他說:撒謊是重罪,不要說法律的懲罰,如果知道你撒謊,周圍人的眼光都會殺死你的。
誠信杏运教育對青少年至關重要。不誠信,說小了是對高考改革的制約與阻礙,說大了是對中華民族的未來不負責任。對說謊者沒有懲戒,就是某種獎賞或慫恿,更是對其他誠實守信的考生與家長的不公平。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河南考卷掉包事件中的說謊者進行懲戒。
比如,對于上述幾位說謊的考生,是否可以根據其行為嚴重程度不同,並依據高考的信用原則,給與具體處罰;涉嫌舞弊的,可直接取消今年與來年高考資格。對于帶頭的家長,可能在法律法規層面難以有具體懲處,但我們呼籲河南檢察系統對于違紀的反貪人員給與必要的紀律處分。
所有的懲處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從小就不能說謊,要讓孩子明白,說謊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大到無以承受。
當然,我們更希望其他社會機構、司法機關,也能在說謊這個問題上強硬起來,嚴懲說謊者,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來一個誠信中國和法治中國。(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在線 總編輯 陳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