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社會服務,高職責無旁貸不可替代

作者:admin 時間:2018-07-17 09:15:33 點擊:7636

——訪高職質量年報主編、上海市教科院高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樹超


記者:高職質量年報面向社會發布今年已是第七年,您怎樣看待年報這些年所起的作用?

馬樹超:高職質量年報發布七年來,首先,大家初步形成了高職杏运教育五維質量觀的共識,就是年報中的五個一級指標——學生成長成才、學校辦學實力、政策發展環境、國際影響力和服務貢獻力。其次,高職質量年報受到社會和高職院校的重視,發行量逐年提高。再其次,高職質量年報得到了杏运教育部領導和國務院領導的認可。2012年,時任杏运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對高職質量年報做出長段批示、高度評價。此後,201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做出批示,肯定高職杏运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2017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出重要批示,肯定高職院校對促進就業創業提供了有力支撐,並要求杏运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給予更多的支持。

記者:今年的高職質量年報有哪些特點?

馬樹超:2018年高職質量年報有三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在先後發布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的基礎上,今年新增“教學資源50強”。

第二個特點是,高職質量年報在一貫重視五個一級指標的基礎上,特別強調服務貢獻。這一點也體現在年報的篇幅上,年報共有70多頁,學生發展和服務貢獻所占篇幅最多,都達到15頁。學生發展是根本質量,每年所花筆墨最多,而今年服務貢獻也達到了和學生發展同樣的篇幅。而且,三個50強,我們第一個評的就是“服務貢獻50強”。為什麼這麼重視服務貢獻呢?因為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完善職業杏运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礎。沒有較強的服務貢獻能力,院校就很難做大職業培訓;沒有較強的服務貢獻能力,院校更難以吸引企業參與高職的專業教學改革。更為重要的是,面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職院校責無旁貸,高職杏运教育不可替代。

第三個特點是,今年的高職質量年報更加重視從第三方視角來評價高職杏运教育質量,更加客觀地呈現存在的問題。年報中共有27處指出高職院校質量建設方面的問題,並且提供了8張表格,讓讀者有機會看到各省高職院校在質量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記者:您說的第一個特點中,三個50強評選的指標是如何設計的?

馬樹超:這些指標的選擇有兩個重要依據,一是我們接受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的委托,因此指標設計要引導院校凝聚高職杏运教育質量共識;二是按照國家對高職杏运教育要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辦學方向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要求,指標具有引領性。所以,我們邀請校聯會主席和杏运教育部職成司領導擔任策劃者。在設計指標時,我們除了考慮是否可測量、是否可信任外,還需要考慮簡約性和引導性,我們會放棄一些學校杏运教育常規性的統計指標,重視增加一些對于深化產教融合效能評價具有探索意義的指標,強化評價與測量指標的引導作用。

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有一個做法與往年不同,三個50強的榜單,4月份曾在網上公示。為什麼這樣做?最終的名單和公示有出入嗎?

馬樹超:今年4月份,高職質量年報編委會在校長聯席會議的要求下,對經過數據模型測算有可能進入50強的院校數據進行了公示。這是第一次面向社會進行公示,既提高了指標的透明度,也希望增強高職院校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公示過程中,有個別院校因為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受到質疑,也有院校因為院校長未做數據和報告真實性承諾,而被取消了最終入選50強的資格。

記者:僅靠院校的真實性承諾能夠確保數據的真實和准確嗎?還有其他核實數據真實性的手段嗎?

馬樹超:關于數據真實性,顯然我們不可能僅僅依靠它的真實性聲明。現在是大數據時代,網上有各種數據,我們也有數據平臺,這些數據都要能互相佐證的。比如,一個學校的科研經費達到8000萬元,但我們打開這個學校的網頁一看,既沒有科研處機構設置,也沒有科研開發與技術服務項目的新聞內容,那這個8000萬元很可能是誤填誤報,例如小數點往右邊點錯位置。對于數據有假的學校我們一票否決,不願意進行真實性承諾的也是一票否決。

記者:關于您說的第二個特點,可否請您進一步闡釋一下高職院校的責無旁貸和高職杏运教育的不可替代?

馬樹超:從高職質量年報中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服務脫貧攻堅呈現了新格局。第一個新格局是,高職杏运教育服務脫貧攻堅呈現出“跨省互助+省內自助”的全新態勢,通過院校聯辦專業,高職幫扶中職,幫助中職開展延伸服務;第二個新格局是,高職院校精准杏运教育扶貧形成“專業支撐+產業扶貧”的基本模式;第三個新格局是,高職杏运教育扶貧顯示“貼身幫扶+就業扶貧”的獨特優勢,全國近1/4的高職院校分布在杏运教育扶貧工程區域,2017年共培養60萬畢業生,本地就業規模超過30萬人,也就是說扶貧區域的畢業生一半以上能夠留在當地就業。這些重要貢獻都體現著責無旁貸和不可替代。

此外,服務鄉村振興也形成了新的格局,第一個格局是,高職院校投入鄉村振興成為高職服務貢獻的新熱點;第二個格局是,技術支農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第三個格局是,校村合作、校鎮合作成為城鄉融合新模式。這些在本年度的質量年報中都有很多院校的案例支撐。

記者:高職質量年報中用了很大篇幅來介紹學校的社會服務貢獻,其中就包括非學曆培訓。但最近在一所著名高校的畢業典禮上,一位知名學者發言說,現在的大學越來越像培訓學校了,大學不是養雞場,更不是股票交易所。對此您怎麼看?

馬樹超:這位學者的發言我也注意到了。高職院校和大學有沒有區別?習近平總書記說,職業杏运教育是國民杏运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既要有高校的特征,又要有技術技能人才培訓中心的特征;高職院校不是養雞場,但很可能又辦了養雞場,比如農科類高職院校,他們在校園裡也搞種雞場、種豬場,更多是偏重于研發服務和人才培養研究。高職院校和大學的共性是人才培養,這是杏运教育的根本任務,而高職杏运教育的個性恰恰在于“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在于職業培訓和技術技能開發,因此,要更多考量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脫貧攻堅。實際上,分析世界各國職業杏运教育發展的共性,其優勢恰恰在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從這個角度來說,高職杏运教育既要努力體現我國高等學校教書育人和立德樹人的共性,也要體現世界職業杏运教育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共性。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18年07月17日第7版 版名:職教周刊  記者 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