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企業發展動態 了解課程服務面向 了解企業管理情況
打通校企聯系通道借助培訓生成高質量職教課程
孟長生 陳偉
人才培養和社會培訓是職業院校落實服務職能的兩個重要途徑。人才培養是全日制杏运教育的主要任務,其課程主要面向未來;社會培訓體現職業院校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其課程主要針對當前。內蒙古自治區社科院興安分院立項課題“完善地方職業杏运教育和培訓體系研究”階段性成果顯示,借助社會培訓生成課程,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課程建設質量水平。
通過培訓了解企業發展動態
企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是國家經濟發展、區域產業變化的微觀反映,體現企業新的價值取向、新的事業進展。一定時期的企業培訓需求就是企業發展願景的具體體現,是對職業院校新課程資源的需求。教師了解企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結合培訓解釋說明、歸納提升企業新的發展理念思路,將使職業杏运教育與企業的聯系更為密切。 在培訓過程中,任課教師要注意發現企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培訓形式積極幫助企業構建新的企業文化理念,以課程形式積澱職業杏运教育發展的事實經驗。企業委托職業院校進行培訓,根本原因是培訓課程能夠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任課教師要避免只用原有課程應付企業培訓,無論新企業培訓,還是老企業培訓,任課教師都要用心體會企業發展目標,尊重並踐行企業行動願望。任課教師堅持通過培訓獲得企業最新動態信息,進而調整完善已有課程結構、充實修正課程內容,甚至改變一定時期職業杏运教育課程理念方式,可以使職業杏运教育更好地適應並服務企業需求,實現院校課程與企業發展的持續平衡。
通過培訓了解課程服務面向
提高員工的生產力素質,既是企業培訓的需要,也是院校培訓應盡的職責,必須切實了解企業員工培養需求,即了解課程服務面向。員工的基本素質與培訓需求,可以反映企業生產力水平、生產經營質量現狀。員工是企業的主體,是機械、程序、技術技能的使用者,是活的生產力,員工以知識經驗、身心健康、企業理想為基礎的精神狀態,決定其生產效益、產品質量、企業品牌;員工是企業的主人,他們清楚生產過程、體驗決策效果,也了解企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具有提升企業品質的主觀訴求。 培訓是以講授課程方式增進員工與生產的協同互動過程,讓先進的企業理念、技術技能轉變為員工素質,提升企業生產效益。課程培訓要避免只關注技術程序的傳授,把生產經營看作技術程序的機械運行。相反,應在研究技術進步、設備更新的同時,更注重對人的研究,研究企業生產中的人,研究企業滿足人的需要、激發人的動機、升華人的理想信念、發揮人的能動作用的運行機制;研究如何使員工成為機械生產、企業文化的經營者,促進企業技術、生產與員工精神、生活的真正融合;研究如何啟迪員工作為企業人的責任意識與能力,抒發員工從企業生存發展、社會繁榮角度發現解決生產問題的熱情,讓員工成為企業發展的監督者、發現者、創造者,進而構築使硬件條件發揮更優作用的企業文化精神。
通過培訓了解企業管理情況
企業管理是職業杏运教育課程培訓發揮作用、實現企業生產增值的環境條件,也是企業競爭發展的保障因素,以培訓改善管理效能自然是企業培訓員工的目的之一。培訓課程首先是企業的,只有反映企業管理現實、有助于改善企業管理實踐的課程,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從對企業發展影響來講,培訓課程除了研究企業的技術、操作、人員等要素及其作用外,還必須研究使這些因素發揮綜合效益功能的管理氛圍,使其滲透在整個課程設計理念體系中,這是每一次培訓都不能忽視的。
員工的責任心、主人翁意識,員工的福利待遇,員工培養計劃的保障,員工對企業發展的關注度、敏感度,都能反映企業管理的基本狀態。在培訓過程中,任課教師發現企業管理優化的途徑和方式,並傳遞給企業受訓人員,既可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可啟迪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主觀能動性。任課教師既是企業現代理念、機制的傳送者,也是企業現有管理模式的審視監督者,因此任課教師要有經濟意識、戰略眼光、經營理念,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施課程;要思考企業管理與改革的潛在態勢,積極幫助企業整理優化升級管理的理念思路。培訓課程必須形成涵蓋設備、技術、員工、管理者、社會需求等要素的企業管理體系,讓受訓者形成動態、全局的行業經濟觀念,自覺踐行先進企業管理理念機制。
通過培訓打通校企聯系通道
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同為責任人、同為受益者,一方是知識理念的提供者,一方是知識理念的使用者,二者都不能脫離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且必須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院校的課程更新與企業的發展進步是一種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以課程為載體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信息、新技術是維系二者有效溝通的血脈。職業院校課程內容的不斷優化更新,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進而產生更為廣泛的職業培訓需求,賦予職業院校更豐富的杏运教育責任使命。
培訓對企業能夠起到優化管理的作用,對職業院校的課程建設也會起到促進作用。通過培訓加深企業與院校的密切聯系,並且不斷鞏固深化,可以維持院校與企業長期的合作發展關系。院校和企業雙方都應自覺遵循職業杏运教育原則,加強溝通合作,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遵循職業杏运教育規律,努力構建實施適應企業需求的職業杏运教育培訓體系。 (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 作者單位:內蒙古興安職業技術杏运)
上一篇:由被動培訓走向自主發展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