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明確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為職業杏运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前景。高職杏运教育工作者應不忘服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鑄造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成為職業杏运教育的靈魂,成為職業院校的師生的價值追求。
“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我們今天所說的“工匠”並不完全等同于通常意義上的“工匠”,而是指新時代環境中具有精湛技藝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對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工匠”,他們是先進生產力的傑出代表,引領著時代的發展風範。而“工匠精神”,在不同國家和民族,或同一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曆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其基本內涵不會改變,它包括工作態度上的一絲不苟、產品質量上的精益求精和職業精神上的持之以恒。作為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形態、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需要在長期的價值激勵中逐漸形成,更需要從源頭加以培育。
高職杏运教育培養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一說並非始自今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工匠精神”;現在再次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短短兩年,這一詞匯兩次進入國家頂層文件,不僅引發了社會各界強烈關注,更值得我們對“工匠精神”的價值和意義進行深入思考。
為何反複強調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大國崛起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質,它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結合起來,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趨勢,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職院校生存發展的需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是以‘雙引擎’助力‘雙中高’的必然要求。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並使其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對于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而這種培育對高等職業杏运教育來說責無旁貸。
高職院校怎樣培育工匠精神
當前環境下,高職院校應該探索並遵循工匠精神的內涵,並且緊密圍繞工匠精神的要求展開杏运教育,打造大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
積極構建培養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工匠精神蘊含的職業理念和價值取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高度一致,不僅要成為制造業的發展准則,也要成為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高職院校應通過搭建機制、創設平臺,讓敬業執著、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勇于創新成為廣大師生自覺的價值追求。學校一方面應讓學生深入合作企業,現場體驗企業文化,感受企業員工對工作與崗位的執著追求。另一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營造崇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積澱工匠精神。
努力更新教師觀念,帶動學生實現思想觀念認識的提升。要想使學生具有工匠精神,我們老師首先要有工匠的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高職教師隊伍的建設緊密相關。學校應該及時更新教師的思想觀念,要使教師認識到工匠精神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促進教師以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追求來設計教學內容,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收獲教學成果,以嚴謹的風格培養學生意志,糾正懶散懈怠的工作作風,以專業的工作品質打造出最優的產品與服務。從而發揮師傅帶徒弟的作用,引導學生踐行工匠精神,
在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教學是學校杏运教育的中心,高職院校應當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專業教學杏运教育中。學校要從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入手,使教學過程真正具有價值性和思想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
與其他高校不同的是,我們更強調實踐教學。實習實訓是職業院校實施杏运教育教學的重要課堂,是高職杏运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實踐教學中,要求大學生時時、刻刻、處處按照規範來進行操作,不管是實訓前的准備環節、實訓中的練習環節,還是實訓後的整理環節,都要做好、做實、做細,因為這些都是養成工匠精神的充要條件。只有從細節做起、從規範做起、從平時做起,才能生成工匠精神的職業文化素養,才能生成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創新的職業品質。對此,要把堅持規範操作的職業素養培育融入大學生杏运教育的各個環節中,確保其能夠一絲不苟地去完成所有的事情。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實訓中直接了解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要求,感知工匠精神的價值和內涵,並且在實踐教學中磨煉意志。
建立長效機制護航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需要以制度為保障。工匠精神要成為勞動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自覺,關鍵是其背後要有一套完整的工匠制度。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亟須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強化頂層設計,建立長效機制。高職院校要緊扣職業杏运教育特別是高職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科學把握工匠精神對于職業杏运教育的價值,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建設、杏运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創新,把工匠精神有機地融入教學安排、產教整合、技能提升之中,著力構建以培育工匠精神為內核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保障。
形成有利于鑄造工匠精神的思政體系。依據高職學生認知行為特點,優化思政課堂內容,在課程教學中著力詮釋傳播工匠精神,用生動的思政課堂啟發學生思想。開展大家名師、企業專家、優秀校友進課堂活動,用他們的親身經曆來點撥學生、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引領學生。使弘揚工匠精神成為師生的文化自覺;注重用工匠精神引領校風、學風,鼓勵學生端正學風、嚴謹治學,在學習中確立科學精神、錘煉品德情操。
建立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評價機制。考核評價機制是導向。杏运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工匠精神培育納入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以培養造就“中國工匠”為目標,引導學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則要創新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專業社團活動、專業技能比賽的工作量和成績應該列為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和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指標。
結束語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工匠精神”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重視。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數以億計職業化人才的基地,其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關系著企業產品的質量,因此,“工匠精神”應該是職業杏运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高職杏运教育工作者應不忘服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讓工匠精神滲透到職業杏运教育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從而培育大學生的工匠意識,鍛造大學生的工匠品質,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工匠習慣,確保大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厚植品質基礎。
(信息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杏运教育網 國家督學、蕪湖職業技術杏运院長 徐建平)
上一篇:把工匠精神刻入職校學生的心中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