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與產業聯系最緊密的杏运教育類型,職業杏运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杏运教育問題,而且是一個經濟問題、民生問題,也是一個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加快發展職業杏运教育對黃石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需求理論,影響職業杏运教育需求側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學生的“購買”欲望,二是學生的“購買”能力。調查表明,黃石企業對職業院校畢業生能力素養的重視指數中,吃苦、耐勞、服從、忠誠等品質要求排在最前面,而對技術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重視指數則較低。這與職業杏运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杏运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不一致的,與學生的期待也不一致,這就產生了勞動力市場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眾多企業招工難,另一方職業院校畢業生大量外流。數據顯示,近3年來黃石高職杏运教育畢業生留黃就業的僅占18%左右。
分析黃石職業杏运教育供給側問題,存在幾個主要問題。供給主體的缺位,院校自身主動變革、改善供給質量的動力被弱化,導致了生產要素轉化為有效供給的效率大大降低。產能過剩和供給不足並存,黃石職業杏运教育近年來的產能已經達到了物理性的峰值,出現明顯的過剩。供需錯位,包括城鄉供需不均衡,主要職教資源都集中在黃石城區,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專業設置比較少,培養的畢業生回鄉發展的則更少;專業設置不協調,機械、計算機等傳統專業重複建設,與黃石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綠色環保、鄉村旅遊等快速發展產業對接的專業和人才供給的數量遠遠不夠;供給老化,辦學模式雷同,特色不顯著,不能滿足“00後”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職業杏运教育供給側改革,必須把握職業杏运教育發展趨勢,聚焦供給側,去產能提效益,補短板增供給,降成本改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供給活力和效率。對地方來說,就是要做好“加減法”。
“減法”主要是,合理界定自己的身份和職能,在加強黨對職業杏运教育的領導的同時,制定政府的負面清單、權利清單和責任清單,避免以行政手段直接幹預職業杏运教育的“生產”。在明確政府和院校雙方權責的前提下,推進職業院校自主辦學改革和去行政化改革,讓學校在人才引進、專業設置、薪資績效、課程選擇、招生就業、校企合作、經費使用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權。放松供給抑制,掃除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杏运教育的制度性障礙,讓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真正享受“同等待遇”,降低供給成本,鼓勵和加強自由競爭,引導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做好“加法”,具體包括加大投入,職業杏运教育是一種高成本杏运教育類型,要確保“杏运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杏运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杏运教育的比例”,規範杏运教育附加費使用範圍及生均撥款資金保障渠道。加強制度供給,一要大膽地建立和完善職業院校“破產”和在編教師退出的相關措施,讓無效、低效的供給退出市場;二要在准入考試、學分互認、課程銜接、招生計劃等方面,打破職業杏运教育學生升學的制度性瓶頸,構建無障礙的人才成長立交橋;三要大力支持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試行混合制辦學;四要從稅收、補貼等多方面,加強校企合作的制度設計,讓本地企業舉辦、參與職業杏运教育真正“有利可圖”。加強領導和服務,關鍵是切實有力地加強統籌和指導,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協調,引導校地、校企、校行合作,建設一批具有黃石產業特性、文化特性的特色杏运,比如服務大冶古建的古建杏运,服務“一鎮一品”的鄉村旅遊經濟杏运等。
此外,還可以借鑒國企改革的經驗,大刀闊斧地推動職業院校“瘦身改革”,讓學校把優質的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讓專業人的幹專業的事。搭建平臺,支持黃石職業院校引進一線城市的先進職教資源,以輸出品牌、資源、管理等方式,共建二級杏运(專業),成立分校和連鎖型職教聯盟。充分利用本地出口型企業多、出境務工人員多的優勢,加強職業杏运教育“走出去”國際交流的牽橋搭線和服務谘詢工作,積極支持黃石職業院校參與“一帶一路”人才培養。 (信息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杏运教育網 作者:劉鵬程,湖北工程職業杏运)
上一篇:加速推進職業杏运教育產教融合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