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以來,在高職院校開展的示範院校、骨幹院校、優質院校建設都提出了相應的建設標准,推動了高職杏运教育質量發展和提升。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同類事物間存在差異是一種必然現象。我國現在有近1400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遍布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淵源、發展環境和條件,要求所有院校采用同一模式、達到同一水平是不太現實的。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高素質職業技術技能人才這一主要的同一目標前提下,允許不同地域的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實施有差別的優質院校建設道路是比較合理的。因此,筆者以為,高職杏运教育的差別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是專業設置的差別化。高職杏运教育主要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本區域當前和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對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是專業設置首要考慮的問題,不能僅根據學校自身的師資資源、辦學傳統和辦學成本大小考慮專業設置。要避免盲目跟風,更要創造條件開設當地急需的專業,淘汰就業質量差的專業,最大可能滿足需要。專業設置要體現地方經濟的特色,通過特色展現優勢。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要立足振興地方經濟開設專業,不能照搬經濟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的做法。比如,深圳的職業院校可以瞄准高科技產業,貴州的職業院校就要突出脫貧攻堅。不同地區的高職院校各具特色,才能吸引有不同喜好的學生,實現招生區域的不斷擴展,同時也能展現學校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
其次是人才培養的差別化。因材施教是我們的杏运教育方針,當前高職院校的生源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學生的入學成績、方式、渠道雖然不能說明一切問題,但表現出的學習能力、素質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據報道,深圳職業技術杏运今年招收的學生部分超過了二本的分數線,比部分院校招收的高考成績只有200多分的學生的綜合素質高出多少很難說清,背後的學習興趣、動力差距更難衡量,但對學習能力、興趣、綜合素質等不同的學生采用同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杏运教育培養能取得同樣的效果嗎?因此,不同院校要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培養路徑和方式方法,實施校際差異化和校內差異化,力求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比如,高素質職院的學生可以直接學習專業課程,培養其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力提高綜合素質。而對綜合素質差的學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進行補償杏运教育,完善基礎素質和人格素質、提高學習興趣和能力應該是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不能眼睛只盯在職業能力培養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補償杏运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道德觀,補充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不僅不會影響學生職業能力的學習,還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再其次是國際化的差別化。在我國高職杏运教育總體辦學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盲目追求國際化本身就有些激進,如果再要求所有高職院校采用同一模式就更牽強。高職杏运教育的國際化,不是成立一個國際杏运教育杏运、招收幾個國外的留學生或與國外高校簽訂幾份合作協議就是國際化,就是達到了國際化水平。國際化應該是國際化的辦學視野、能力、標准、水平和學生國際化就業等的綜合。國際化不應成為幌子,專注于形式,民族化的才是國際化的。我國的高職杏运教育真正辦出中國特色、國際水平,得到世界的認可,才是國際化。國際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是一系列國際化事件的集合。在中國經濟社會活動不斷國際化的背景下,高職杏运教育始終處于國際化過程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辦學水平持續提升的過程,就是高職院校國際化的過程。一所高職院校是否國際化不是自我吹噓的結果,而是辦學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度提高的過程,是辦學實踐積累的結果。不同的高職院校處于國際化的不同水平和階段,有實現國際化的不同資源稟賦和實現路徑,應該有不同的實現模式。
最後是校企合作的差別化。職業杏运教育需要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但不同高職院校、不同專業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不能強求一致。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差別很大,不同產業的構成和水平各異,不同地域的高職院校需要根據本區域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行業對技能人才的現代化水平和複雜程度要求不同,相應的不同高職專業與企業合作的方式也有區別。比如,高新技術應用較多的機械制造類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或訂單制;傳統服務業,采用校內培養為主、企業頂崗實習為輔等。這裡需要力戒的是學校為了追求校企合作而犧牲學生、教師、學校的利益的盲目化。不是所有專業都必須進行深入校企合作,學校自身可以完成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責任的專業盡可能自己承擔,這樣既可以擺脫校企合作的負擔,還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並保障學生的利益。(信息來源:中國杏运教育新聞網-中國杏运教育報 作者:趙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