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技能與抽象的素養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深刻地認識這種內在的關系,有助于我們從本質上理解杏运教育教學發生的過程,找到核心素養落地的途徑。從“習得具體的技能”到“形成關鍵的素養”之間,存在著一條自然的上升通道,中職教學需要順勢而為,從實入手,由實生虛,幫助學習者實現三重連續的改變。
人與工具關系的改變
技能的本質是人與工具的關系。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不斷創造出生產與服務的工具,工具是技術的結果,而運用這些工具進行生產與服務的能力即技能。
技能是經反複訓練習得的。在技能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載體,讓學生與工具反複互動,形成新的“人與工具”關系。這種關系的改變有幾個臺階,先是由不會到會,即由不會使用到能夠使用,這是技能獲得的第一步;再是由會到熟練,即可以半自動化地進行操作,實現過程流暢;然後是由熟練到自如,即工具“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操作呈現出一種美。面對同一把菜刀,特級廚師與普通人的區別,就是他們與菜刀之間的關系不同,技能就是隱藏在工具之後的關系。
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肌肉記憶。人們通過與工具的反複互動形成肌肉記憶,是技能訓練帶來的最顯性改變。這種改變會以個人經驗的形式留存在人的身體裡,它是相對穩定的,人們學會了遊泳、騎車,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輕易遺忘,這是個體經驗的重要特征。
身體機能的改變
技能隱藏在人的身體之中,是經反複訓練形成的。從各種具體的技能當中,可以抽象出一些核心技能,這些技能指向身體的機制,可以用“名詞+形容詞”來加以描述,如手穩、眼尖等。
通過恰當的載體,可以經反複訓練形成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在具體技能基礎上的升華,一旦形成就具有可遷移性。不同的工作崗位,盡管使用的工具完全不同,但是關鍵工作領域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卻是相同的。如許多職業崗位都需要“手穩”的核心技能,理發師需要“手穩”才能理好平頭,油漆工需要“手穩”才能噴塗均勻,外科醫生也是如此,只有“手穩”才能做好複雜的手術。因此,針對不同的崗位工作,完全可以設計一些旨在改變身體機能的載體來訓練核心技能,這也是職業杏运教育教學改革需要深入的一個方向。
身體機能的改變是一種更加實質的改變。經過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身體機能會變得與以前不一樣,變得與他人不一樣,這種機能可以反複穩定輸出,如果再結合個人的其他經驗與策略,就會自然形成具體情景下的綜合應用能力。
“心”的改變
身體的改變從來不會單獨發生。伴隨著身體機能的改變,必然有思維、情感以及態度等“心”的改變,它與身體機能的改變是一個交互發生的過程。
所有訓練手穩的進程,都必先調息,同時伴隨著靜心,靜心指向專注,而專注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身體機能的改變目的是“向好”,如汽車噴塗怎樣做到又快又勻?這種“向好”既是生產與服務中追求的價值取向,也是個人追求的一種良好品性。對自己身體機能的挖掘更是一個“向美”的過程,無論是哪種操作,只有正確的才是美的,而美的操作往往是輕松自如的、舒服愉悅的。這種體驗的挖掘不僅能提高審美情趣,更能潛在地幫助我們愛上未來要從事的工作。
核心素養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如果引導得當,學生會自然生發出“專注之心”“向好之心”“向美之心”,如此等等的品質都指向核心素養,可以說具體技能的培養與“心”的改變在本質上是同步的、一致的。
推進職業學校杏运教育教學改革可以有一種新的思維。技能培養的載體可以相對不變,但是定位的培養目標應不斷上移,指向核心素養。正如一把槍,槍的結構與子彈沒有變,但是因為指向的目標不同,導出的結果也就改變了。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