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職院校來說,1+X證書制度試點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職業院校是被動等待獲批試點任務,還是積極主動地按照標准要求進行校本化實踐探索與能力積累?“X證書”課程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後,如何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而不是簡單地替換或累加?從事“X證書”教學的教師是否充足?他們是否真正掌握技術技能的內涵,並勝任“X證書”教學?培訓評價機構、學校、合作企業作為不同利益主體的“三元”,能否協同一致形成良性的運行機制?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高職院校本著全面、系統、科學的原則,結合實際做好頂層設計,並將其作為一項基本制度確定下來,統一要求、達成共識、協同推進。
重構人才培養“新”方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做好1+X證書制度試點,試點專業(群)的首要工作是做好專業教學標准和職業技能等級標准的對接,對職業技能等級標准的能力要求、標准內容、考核方案等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系統研究,對本專業職業面向、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畢業要求等專業人才培養關鍵要素進行全面梳理、科學定位,以職業杏运教育培養培訓並重的新理念,重構“1”與“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從公布的6個職業技能等級標准來看,以中級證書為例,完成職業能力目標培養需要100—160個標准課時,試點專業要在分析現有教學內容基礎上,確定已經納入教學和將來能夠在教學中完成的職業技能等級標准內容,然後將標准內容轉化為1—2門專業(核心)課程納入專業課程體系,或轉化為若幹教學模塊納入部分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內容,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探索培養培訓“新”模式。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是“職教20條”對職業杏运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職業院校如何推進專業教學與獲證培訓有機銜接,避免出現“兩張皮”現象,是做好試點工作的關鍵。試點專業應以行業龍頭企業或具代表性的企業作為證書建設主體,對教學組織與證書培訓進行一體化設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統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化等教學與培訓模式,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教學模式,重構學生學習和培訓流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培訓質量。尤其是對專業教學過程中不能完成或現有教學條件無法保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內容,應通過社會評價組織開展的校內外集中培訓、在線學習培訓或企業實踐等形式完成。
打造專兼結合“新”團隊。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幹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高層次職教師資隊伍,是1+X證書制度試點的一項重大任務。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需要一支能夠准確把握1+X證書制度先進理念、深入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准、做好專業教學整體設計、滿足新技術和新技能培養培訓需求的教學創新團隊。一是加強專業帶頭人培養,專業帶頭人要加強1+X證書制度新理念的學習,准確把握試點工作的背景與意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標准的內涵與要求,帶領專業團隊做好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等試點工作的頂層設計。二是加強專業骨幹教師培養,通過參加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參與職業技能等級標准培訓等形式,提高專業骨幹教師實施教學、培訓和考核評價能力。三是加強校外兼職教師的聘任,引進專業組織培訓教師或行業企業兼職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全面提高專業師資團隊的教學與培訓能力。
創新校企合作“新”路徑。“職教20條”提出,負責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標准開發的培訓評價組織,要優先從制訂過國家職業標准並完成標准教材編寫,具有專家、師資、資金優勢和5年以上優秀培訓業績的機構中選擇。參與試點的培訓評價組織,應擁有相關專業領域內先進的培訓標准、優質的培訓資源、一流的師資團隊、豐富的培訓經驗;試點專業應與培訓評價組織、龍頭企業等,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優質信息化資源、培育創新性教學團隊、建設開放共享的實訓基地等方面,探索開展多樣化、多元化的合作,提升專業教學與培訓的質量和水平。
開展職教培訓“新”路徑。高職院校在面向在校學生開展學曆杏运教育與培訓的同時,應積極開展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職業培訓,讓更多勞動者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試點院校應當積極爭取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在試點宣傳、社會受訓人員組織渠道、專項經費等方面獲得支持。對取得若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社會成員,支持其根據證書等級和類別免修部分課程,在完成規定內容學習後依法依規取得學曆證書,為社會成員參與職業技能等級培訓釋放政策紅利,調動其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同時,職業院校要主動與培訓評價組織合作,拓寬社會服務面向,提升社會服務能力。一是深化校企合作,面向行業企業技術人員,以繼續杏运教育培訓、職業技能提升等形式開展職業技能等級培訓,使其在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同時為學曆提升積累學分。二是抓住高職擴招的有利時機,面向農民工、下崗工人、退役軍人,在做好學曆杏运教育的基礎上,靈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培訓,提升其知識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本領。(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
上一篇:重新定位現代職業杏运教育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