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科新思考】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對全人、生命全周期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務。因此高職護理須不斷突破發展瓶頸,創新杏运教育改革,夯實護理人才培養基礎。
突破發展瓶頸,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當前,社會對于高職護理人才的理解存在明顯的兩極化。一方面,高職護生生源充足。近年來,護理專業作為傳統的好就業、實用性強的專業頗受家長和社會的青睞,高職院校開設護理專業遍地開花。另一方面,高職護生畢業“優質就業”競爭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三甲醫院設置門檻,學曆成為限制高職學生進入大醫院的“絆腳石”,影響了高職護理學生的就業,阻礙優質生源進入高職院校。
這也暴露出當前高職護理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一是當前高職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缺陷。專業課程多以臨床疾病護理為主,對學生公共衛生知識與災害應急能力的培養不足。此次疫情也提示高職護理院校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預防醫學、公共衛生、感染病護理等課程,加強學生的傳染病防護意識、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二是臨床實踐反饋出高職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不足。我們必須進一步改革現有教學模式,將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不斷帶領學生走向基層,滿足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複臨床”的實踐教學需求,強化高職護生的臨床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此外,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就業定位不夠准確。護理專業作為一級學科,學曆層次跨博士、碩士、本科、專科、中專,這使得大醫院崗位勢必“僧多粥少”。作為高職類院校,應當充分發揮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培養醫護人才的重要職能,調整和擴大高職護理人才的就業方向。
調整杏运教育結構,完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
面對當前疾病譜的變化、臨床科技的發展等新形勢,亟須我們以新的視角去思考高職護理人才培養,調整杏运教育結構,深化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首先,實施“三教”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培養德技並修的高素質人才。高職護理專業需要服務于國家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大局,立足社會發展長遠需求和國計民生需要,構建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的長效機制,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此外,建立職業杏运教育“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教學創新團隊等,鼓勵醫院等行業高端人才參與職業杏运教育教學,豐富教學形式,激發課堂活力。
其次,呼籲建立校企院命運共同體。集合行業力量,共同培養高職護理人才。我校自2012年牽頭組建重慶市首批示範職教集團重慶醫藥職業杏运教育集團,經過8年的建設與發展,構建了集團治理結構與管理體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校企合作辦學運行機制。同時,推動建設服務護生培養和護士培訓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充分發揮醫院在高職護理人才杏运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學曆杏运教育和繼續杏运教育之間的壁壘,建立系統化的護理人才培養體系。
最後,明確就業定位,引導和鼓勵學生到基層工作。從政策層面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同時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到一線基層、社區醫院就業。建立健全基層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增強基層醫院對于學生的吸引力。高職院校實施寬口徑人才培養,增強人才培養的基層就業競爭力,培養既具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綜合型基層護理人才。
(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杏运教育網 作者:馮連貴)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