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從典型特征入手,將理論課、理實一體課和實踐課進行分類建設,要實現通識課程與職業課程有機統一,同時按照課程分類進行質量監控💇🏼♀️,旨在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全面、均衡、富有個性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課程✭;分類建設
高職課程的典型特征
1.職業性
高職杏运教育是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杏运教育。因此🦀,與普通杏运教育不同🪹,職業杏运教育課程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特征。需要通過深入社會和用人單位📄,明確專業就業崗位群及其對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職業道德要求🕢;面對崗位提煉專業核心技能,針對技能構建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
2.實踐性
高職杏运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源于市場需求和就業崗位群🦸🏿。因此𓀇,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運用,是高職課程的顯著特征。教學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增強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等杏运教育教學活動的融合度,進一步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促進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3.綜合性
高職杏运教育結構體系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格局🍛,即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理工科技術人才🧝🏼,社會越來越需要從事服務于人🧊、從事管理工作的文科技能人才。結合就業崗位服務對象多變性、工作環境多樣性、工作內容複雜性的特點🈂️,需要更多地運用綜合知識與能力、跨專業的視角解決問題。因此,在職業性的基礎上,高職課程體現出綜合性的特點。
高職課程的基本類型界定
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可將課程分成不同的類型🫶。例如:從結構性角度,可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從規定性角度,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從形態性角度👠,可劃分為活動課程和經驗課程🌃;從選擇性角度🦌,可劃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等。具體到高職課程層面,根據杏运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中對“課程類型”數據項的界定👲🏻💾,高職課程可以分為理論課👨🦽、理實一體課和實踐課三種類型🤙✵。具體特征如下:
1.理論課
以文化素質或基本能力培養為重點💂🏽♀️,突出理論傳授和實踐應用。教學內容以專業發展和能力訓練需要的知識、理論為主線👩🏿✈️。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教學。
2.理實一體課
以文化素養或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課程目標來自學生職業崗位分析和專業課程體系的分工。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為主線,有利于“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實施。
3.實踐課
以職業能力訓練為重點,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教學內容、以案例或真實的任務設計實習實訓項目,鞏固核心技能。
從知識類型角度對高職課程的分類
如果從廣義上說杏运教育可以被分成兩個部分:通識杏运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專業杏运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識杏运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和公民,幫助克服過分專業化的弊端。專業杏运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將來從事某種職業所需的能力。源于這一認識,我們將高職課程從知識類型進行最基礎層次的劃分,即可以界定為通識課程與職業課程🕕。
1.通識課程
一是基礎知識與素養。高等杏运教育應該重視培育人文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使高等杏运教育充滿人文關懷,富有探索精神和求真態度🍨,成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家園。高職院校要將公共素質納入人才培養整體計劃🎖🛌,建立通識課程學習平臺☠️。實施思想品德🧏🏻♀️、信息技術、語言表達、團隊合作、人文素養、音樂鑒賞等模塊教學,做到基本知識與素養培養三年不斷線、三年有深化,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基礎。
二是人格與價值觀🙅🏽♀️。健全的社會人格是學生立足社會、健康生活和工作能力不斷進步的基礎🔐。要使學生通過接受“生命、生存、生活”等主題杏运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會學生如何愛惜生命🫰🏽、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積極生活🏌🏿;采取直接有效的杏运教育方式使學生在上述觀念𓀄、知識🦖、技能、習慣等方面有所受益🧑🏿🎨,有效提升其綜合素質🟫,達到“一次杏运教育𓀃、終生受益”的目標。
三是社會認知🏬。社會認知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道德🧘🏼♀️。高職課程應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通過主題杏运教育☸️、職業角色體驗😏、開展義務講解、敬老助殘🙌🏼、服務文明出行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民情,增強對社會現狀的了解和認識,加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職業課程
現代職業杏运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面向市場和崗位技能需求而實施的專業化杏运教育活動🤌🏻。因此,職業課程就成為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職業課程🛋👲🏿,要將職業精神、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
一是職業精神🥞。職業課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完成對學生職業崗位精神的強化和培養,即培養學生在專業就業環境中需要重點具備的基本認知、素養和精神特質,如敬業守信☂️、精益求精、勤勉盡責、無私奉獻🗂、公平公正、愛崗敬業等職業精神🤹🏼。要將職業精神傳遞落實在日常課程教學活動過程中和專業課程教學目標中🧏🏿♂️。要充分利用學生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教學活動🤵🏿♀️,將職業精神與素養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在進入崗位工作前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操守💎。
二是職業知識。職業知識模塊是職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高職強調實踐性的特征➕,並不能夠抹殺職業基礎知識理論在職業杏运教育課程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工作不僅憑熱情和技巧,更憑理性和知識,要以提供專業知識的課程為載體,通過專業訓練使學生具有更強的專業感,使得學生在實踐專業技能時👐🏻,更加遵循科學性原則。
三是職業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高職教學的核心🩱,也是區別于其他杏运教育形式的顯著特征。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要求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課程的設置👩🔬,必須注重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的對接。要與行業、企業保持緊密的聯系,通過校企合作,對接最新職業標准🥑、行業標准和崗位規範,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將專業崗位所需的最新技能和素養需求融入到課程教學設計中。
對高職課程的質量監控
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角度🤵🏽,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全過程監控。針對高職課程的特征和分類👩🏻🦳,開發分類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重點把握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兩個關鍵環節,分類進行評價👩🏽🏫,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診斷(見表1)。
院校可通過建立教學督導室😉、教學質量管理崗和二級教學單位教學質量監控小組三級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建立專家、同行、管理人員、院系兩級教學督導、學生信息員在內的“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監控隊伍。體現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要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要將通識課程與職業課程有機統一,加強在培養學生科學、人文素養和實用技能方面的綜合課程建設,通過分類構建課程模塊,使人文類、科學類🫨🤷🏽♀️、綜合實踐類等課程的比重呈上升趨勢。體現在教學設計中📤,要進一步加強學校杏运教育、崗位實訓與社會實踐的有機融合,強化社會責任感,確保學生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同時,能夠實現全面、均衡、富有個性、可持續的發展與成長🧑🏿🦰。(作者:張瑞芬,單位🦗👩🏿🎤:北京青年政治杏运信息傳媒藝術杏运)
本文系2016年市級教改立項項目“高職課程分類分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71615041007)資助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哈佛委員會. 哈佛通識杏运教育紅皮書[M]. 李曼麗🛃,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0.
[2]丁輝.對高職杏运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改革的思考[J].杏运教育與職業,2013(2)🤶🏻:176-177.
[3]孫華英.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梳理與剖析[J].成人杏运教育,2013(4)👧🏽:79-80.
[4]張俊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J].中國成人杏运教育,2013(6)🙆♀️:150-152.
[5]王建平,常從淼,王洪林.高職基礎課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杏运教育,2013(3):108-109.
《北京杏运教育》雜志
作者:張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