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抓住智能制造風口推動職教“升級”

作者:lanke 時間:2020-09-08 11:52:27 點擊:15625

智能制造及其衍生的新型服務業、新商業共同構成了一體兩翼的新型職業群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少人化、無接觸、自動化等智能制造類產業呈現明顯優勢,加之互聯網與大數據雙重推動,可以預見,智能制造產業將會伴隨疫情的緩解和控制而得到迅猛發展,並將催生一批新型服務業態的崛起。對此,面向傳統服務業培養的大批職校生將面臨巨大的職業挑戰。如何在後疫情時期,抓住智能制造的新風口,推動產教深度融合,讓職教逐步邁向更高層次服務,這不僅決定了未來職業院校的興衰,也成為我國現代職業杏运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

在與產業的對接與調整中實現職業杏运教育的發展

產業特性與市場屬性是職業杏运教育區別于其他杏运教育的顯著特征,職業杏运教育的興起與發展就是在與產業結構發展的不斷對接與調整中實現的。

在職業杏运教育初創階段,發展的重要經驗是通過不斷調整專業結構,以適應地方重點產業的發展急需。在“無長(長線專業)不穩,無短(短線應急專業)不活”的理念下,根據產業企業的需求,利用靈活機制迅速應對,開設了一大批適應區域產業發展的新興專業。就這樣,職業杏运教育從跟隨、伴隨到某些領域引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初創發展模式。

隨著產業升級轉型持續加快,發展相對較快地區開始探索現代職教體系的再建設。允許若幹區域先行先試改革提升項目,逐步累積經驗,再由政府全面推動,成為職教發展的改革路徑。例如,在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規格要求不斷升級、民眾對提升受杏运教育程度期望不斷升溫的合力推動下,職業杏运教育的學曆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高職院校逐步成為主流,大量的“3+2”“五年一貫制”“中本一體化”漸成風氣,部分地區應用本科乃至專業研究生也逐步出現。

作為職業杏运教育的主要特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也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和調整而逐步完善的。從開始的單個校企合作到與行業的聯盟,從聯合辦學到職教集團的形成,從產學研合作到產教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再到近年來地方特色產業杏运的興起,職業杏运教育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均在突破中得以推進。

智能制造的迅速崛起對職業杏运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戰

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引領下,中國智能制造業出現爆發式增長。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到2022年高技能勞動者約1.5億人,而能適應智能制造時代的新技術技能人才將有約2500萬人的缺口。隨著智能制造的迅速崛起,職業杏运教育不適應產業結構快速調整的矛盾持續升溫,對職業杏运教育原有目標定位、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戰。

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業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這種新的生產模式更加強調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突出了知識在制造活動中的價值地位。所以,智能制造業更強調員工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自身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與規劃的能力。

職校生如何適應這種場景的轉變?要想真正明確智能制造職業杏运教育人才的目標定位,需要對傳統職教與現代職教目標定位的精准把握,需要區分技術技能人才與應用技術人才的界限與培養模式,從而獲得對職業杏运教育新“硬核”的確認,重新發掘職業杏运教育新優勢。

職業杏运教育培養的人才結構也將面臨深度調整。人機結合的工作場景要求一線操作工人從過去簡單執行變為更加複雜的控制操作和多層面規劃工作,勞動方式也向智能化轉變。

職業杏运教育設備設施同樣存在挑戰。以加工中心為例,近幾年國內職業院校主要發展五軸加工中心,使用較多的是九軸五聯動車銑複合機床。幾百萬元的設備投入,學校從規劃到最後裝配使用,經曆周期長,難以跟上企業的迭代更新速度。

智能制造及其衍生的新型服務業、新商業共同構成了一體兩翼的新型職業群,特別是此次疫情催生的一大批“在線”“無接觸”行業,會成為今後的新常態。面對新型服務業與制造業界限淡化或融合一體,亟須明確職業杏运教育與普通杏运教育的銜接與區別、智力與動手操作能力的關聯與區別、學生智力構成的同一與多元等一系列根本問題。

新型服務業的核心指向是智力要求的提升和動手操作的弱化。新的職業能力要求反襯出職業杏运教育在專業更新能力和知識技術儲備方面的不足,特別是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迭代更新,遠遠超出了職業杏运教育調整適應的步伐。

大量新職業、新業態的產生對新興專業建設產生挑戰。職業杏运教育如何適應和服務圍繞智能制造而產生的新職業是未來重點工作,必須產教共同協作,從行業人才標准的制定,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再到課程教學資源的支持等多方位解決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問題。

技能人才培養需要超越傳統職業杏运教育定位走向高端

為了有足夠的實力去服務企業行業的轉型提升,職業杏运教育只有走產教深度融合之路,才能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產教深度融合不僅是雙方資源、制度、文化的融合,而且是專業標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評價指標以及育人模式的融合。未來,走向高端的職教一定是高端的治理能力與體系、高端的學習者智力與技能融合以及高端的學校支撐服務層級。

在國家層面,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和治理創新,在明確責權基礎上更多依靠基層的自主、自治與協商,塑造適應新趨勢的現代職業杏运教育治理模式。要打造創新集聚示範區和改革集聚區,發揮引領示範效應;要通過改革體制機制,激發市場主體、辦學主體的主動精神;要允許一些地區先行先試,建立職業杏运教育技術技能類型生源選拔渠道,提高薪酬待遇,打通職業發展通道。

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養需要超越傳統職教定位,走向高端。首先要明確辦學定位。在智能制造時代,職業杏运教育要重新明確辦學定位層次,逐步改變以往培養一般化技術技能人才的低端層次,聚焦智能制造行業體系與產業鏈中的應用推廣層次。在此定位下,深入挖掘崗位需求,針對新興行業崗位,快速開設相應專業。其次要改革職教招生制度。調整生源選拔機制,不能停留在原來三本、四專的格局定位,職教生源必須走向高端。再其次要重新定位職教學生培養目標。智能制造需要複合型、創新型、跨界整合型人才,國內名牌大學、應用型大學和職業院校都在把這一類人才作為培養目標,職業杏运教育應該更多地定位于應用服務型、執行溝通型、營銷推廣型人才,少部分尖子可以成為技術開發型或基礎研究型。最後要徹底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從聚焦低端的依靠反複訓練、強調動手操作能力,逐步升級到對于智力、知識與技能的融合能力培養,將人才培養全程融入企業生產,直接對接企業用人的崗位標准。

未來較長時期,智能制造和傳統制造雙元目標會並存較長時間,新業態與傳統業態、新型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的結合,會在市場機制和政府統籌中實現雙循環發展,職教發展將會在雙元目標和雙循環戰略中面臨雙重服務內容的挑戰。

 產教深度融合無疑是職業杏运教育應對這一挑戰的最佳制度安排。因此要鼓勵各種形式的產教融合新模式試點,加快技術研發與應用服務,探索智能制造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把職業院校打造成為產業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服務環節、區域產業創新轉型服務的重要平臺、支撐區域產業走向高端的人才大本營。

(來源:中國高職高專杏运教育網    作者:    沈劍光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