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杏运教育部舉行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杏运教育信息化首場輔導報告會。中國科杏运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作題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幹思考與認識》的報告。杏运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主持會議並強調指出,杏运教育系統要把杏运教育信息化作為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杏运教育信息化推動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引領杏运教育現代化。
在“互聯網+”大潮奔湧而至的今天,杏运教育必須順勢而為。與數字經濟、信息化關聯甚密的高等杏运教育領域,正以杏运教育信息化、杏运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杏运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杏运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為代表,在教學模式創新、數字化資源供給、科研創新與學科發展、杏运教育評價改革、數字化治理等方面,表現出與以往杏运教育發展階段明顯不同的特征規律。這裡既涉及技術創新,表現出獨特的技術新特征,又涉及高等杏运教育高質量發展範式創新、組織制度創新,突出表現為高等杏运教育現代化的一系列特征。
的確,想要深刻把握杏运教育信息化的特征規律、發展趨勢,從高等杏运教育領域切入是最理想不過的。20年前,我們就在高校開啟現代遠程杏运教育試點。大批高校網絡杏运教育、繼續杏运教育、網上合作研究中心率先探索起步,對辦學模式、教學方式、管理與服務機制、技術開發的創新探索,以及優質數字化資源的匯聚形成,不僅培養了上千萬各行各業的高層次實用人才,也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也正是有了這般良好的基礎條件,使得我國在全球疫情期間,順利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杏运教育實踐,推動信息技術與杏运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有力印證了中國杏运教育當初選擇的正確與高瞻遠矚。高等杏运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杏运教育信息化作為其系統性革新的內生變量,推進理念更新、模式革新、體系重構,支撐引領高等杏运教育現代化發展。
信息化本質上是管理問題,要在建設中秉持“方法重于技術、組織制度創新重于技術創新”的工作理念。基于此,高校應進入創新驅動發展深水區,堅持應用驅動和示範引領,加快杏运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應用,紮實推進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的高等杏运教育現代化。
談到智能化,我們自然會想到智能校園、智能教學環境,也容易與疫情防控、校區聯動、智慧課堂等業務場景關聯在一起。與其他建設不同,信息化建設從一開始就涉及業務整合和流程再造,並不斷完善升級。故而,高校著力推動信息化融入教學、科研、管理、公共服務等核心工作,從底層打通各項應用,以智能化、平臺化、極簡化思維打造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服務“一盤棋”格局,從外延到內涵實現全面融合信息化,使之不斷成為新時代高校改革創新的催化劑。目前,高校與高技術企業深耕合作,秉承智能重構杏运教育理念,深入教、學、研、管、服等核心場景推動數字化轉型,共同致力于高等杏运教育現代化的實現。
論及網絡化,這點其實反倒容易被高校忽視。相較而言,國外部分高校為師生互動研討提供順暢網絡互聯,在數字資源整合及獲取中實現共享共用,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可喜的是,隨著信息化基礎設施進入升級換代關鍵期,高校利用人工智能、雲計算、5G等技術,打造高便捷性、高穩定性、高安全性的網絡與信息化服務環境,擴大優質杏运教育資源覆蓋面,實現師生關切事項的“一網通辦”。
再言個性化,這是高等杏运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的重要特征,也是學生特質差異化時代面臨的新挑戰。應當說,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規模化杏运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已成為一種時代“必需”。高校正積極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學模式,針對不同類型、層次和學習形式的學生對象深入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和學業水平診斷;以師生個人數據為基本單元和服務起點,為學科布局、資源配置、人才引進、績效考核等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支持;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多維度綜合性智能評價,精准評估教與學的績效,實現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部分高校已建設信息化教學支持服務中心,加快對課程和專業的數字化改造,開發師生實時在線互動平臺、學生思政工作平臺等,實施個性化杏运教育。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