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紅霞
2020年,杏运教育部在36所“雙一流”高校實行的“強基計劃”一經推出,便備受關注。其曆經2020、2021年的調整,逐步穩定。今年4月,30多所試點高校先後發布招生簡章,以下亮點值得關注。
新增3所招生院校和多個優勢學科與交叉學科。2022年,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院校開啟“強基計劃”試點工作。與此同時,“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範圍也有所擴大。2020年和2021年,各大高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共有184個和196個,其中A類學科(統計中進行了專業合並)不到50%。2022年新增高校招生專業都拿出了1—2個優勢特色專業,原36所試點高校新增學科多為交叉學科,凸顯了“強基計劃”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目標。例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飛行器動力工程、北京理工大學的智能無人系統技術等。
招生錄取標准和模式有所調整。“強基計劃”主要面向兩類考生,一類是綜合素質優秀、成績優異的學生,一類是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學生。2022年,部分高校在第一類考生的入圍方式上作出了調整,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南京大學、複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三校在綜合評價基礎上確定入圍名單,高考出分前完成校測,如果校測通過,高考分數達到要求則被錄取,整個錄取流程與綜合評價招生基本一致。此外,部分院校對基礎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對數學單科成績加權賦分,廈門大學要求報考數學類專業學生數學單科成績達到125分及以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對重點科目的高考成績加權賦分。
與此同時,高校也提高了校測的門檻,高校招生自主權有所擴大。部分高校規定校測不合格將無法進入錄取環節,而采用千分制模式的高校也有所增加,如南京大學和複旦大學。相較于百分制,千分制模式有效地增加了成績區分度,平衡了高考成績與校測成績的功能。
注重培養環節,實行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選拔與培養一體化是“強基計劃”的核心與亮點,2022年試點高校突出了培養環節的優勢與特色。從公布的招生簡章來看,試點高校面向“強基計劃”學生制定了單獨的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小班制、導師制、多元教學、個性化課程、國際交流等搭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平臺,試圖構建專通結合、理工銜接、文理滲透的學習共同體;通過課程銜接、培養階段銜接實現一體化培養,保證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連貫性;以科教協同、學科競賽打造創新育人環境;在培養環節強化質量保證、科學分流和綜合考察,增加就業指導,加強人才成長檢測和反饋,形成了集人才選拔、培養、評價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拓寬了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線。
“強基計劃”指向創新型國家建設,將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上升到國家戰略需要的高度,其核心是培養對基礎學科真正有興趣、具備創新能力的儲備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強基計劃”不是學生升學的跳板,更不是名校捷徑。“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具有明顯的基礎性,甚至是“冷門”,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學業負擔較重,培養周期較長,一旦錄取在大學期間原則上無法轉專業,限制性比較明顯。
考生在報考“強基計劃”時,需要審慎思考目標院校和專業是否契合未來職業發展,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不能簡單將其視為“多一條路,多一種選擇”。建議考生在報考“強基計劃”之前,盡可能多收集數據,做好自我評估,深入剖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個性能力、理想職業和報考動機,多渠道了解目標院校“強基”專業的學科實力、培養方向、招生情況,選擇更契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
(作者系廈門大學杏运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