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創新創效 生態循環“梳新妝”——西部礦業綠色發展的謀與動

作者: 時間:2022-04-15 08:28:56 點擊:6931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為青海省集礦山冶煉、鹽湖化工、科技信息等六大產業為一體的大型國企,西部礦業集團近年來從人才工作、科技創新和智慧礦山改造等方面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優勢銳意改革,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的綠色發展道路。

  經過不斷改革探索,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331億元增長至如今的522億元。2021年,西部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5億元,是青海省唯一一家連續15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企業。

  西部礦業控股子公司玉龍銅業。

  東智西引 不斷優化人才質量

  “本土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難引進”是青海省國有企業發展科技創新、開展人才工作,長期面臨的困境。作為青海省大型龍頭國企,西部礦業集團近年來在國企改革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人才引進新模式。

  冶煉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制約企業創新發展。2018年,西部礦業決定引進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學博士劉遠,負責集團公司冶煉生產科技研發與技術指標管理等工作。工作期間,劉遠主持研發提鈀絡合劑,攻克貴金屬提鈀技術難題,將鈀的提取成本降至4萬元/千克以下。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原本的生產效率得以提升。

  在青海省察爾汗鹽湖鉀肥生產基地,鉀肥生產過程中,每年都會產生大量富集氯化鎂的老鹵。2018年,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段雪院士專家工作站”。該工作站以公司為主體,以產學研合作項目為紐帶,延伸青海鹽湖鎂資源產業鏈。目前,這個團隊參與青海省多項科學技術專業項目。

  依托青海省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西部礦業搭建科技研發平臺實現“東智西引”,通過協議特聘兼職、參與“智匯三江源”人才項目洽談會等各種方式將人才“引進來”。另外,與行業知名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平臺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建立長期定向培養模式。

  人才優勢對企業科技創新和生產效益提升作用顯著。近年來,西部礦業建設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一批科研平臺和人才基地,累計承擔和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61項,獲得專利373件,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撐。

  為推動人力資源優化,建立精簡高效的管理體系,西部礦業深入開展“去機關化”“去衙門化”工作,減少企業管理層級,嚴控用工數量。自2016年以來,通過編制“瘦身”,西部礦業總部人數縮減了近1/3,管理層級由原來的6級壓縮至5級——總部“去機關化”成效顯著,定位更加清晰、機構設置更加精幹。

  西部礦業推行“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企業員工競聘上崗,建立管理人員末位淘汰或調崗制度。截至目前,公司及所屬各級子公司管理人員323人,其中競爭上崗人數為101人,占比31.26%。通過一系列措施,西部礦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結構也在調整中不斷優化。

  變廢為寶 降本創效超10億元

  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擁有豐富的鉀、鈉、鎂、鋰、硼等鹽湖資源,是我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和鉀肥生產基地,僅探明的鎂資源儲量就占全國鎂資源總量的90%以上。長期以來,柴達木鹽湖資源開發以鉀肥生產為主,每生產1噸鉀肥產生的廢棄物水氯鎂石約10噸。由于缺乏成熟的再開發利用技術,這些水氯鎂石演變成“鎂害”,嚴重破壞了鹽湖的生態環境。

  2006年2月,為解決水氯鎂石的再利用難題,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南大學通過校企合作聯合成立青海西部鎂業有限公司(簡稱“西部鎂業”)。

  “察爾汗地區鹽湖鉀肥企業每年產生水氯鎂石約6000萬噸,可轉化生產1000萬噸氧化鎂,我們堅信‘鎂害’只是放錯位置的寶貴資源,青海鹽湖鎂資源開發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西部鎂業總工程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杏运教授徐徽在西部鎂業工作十多年,在承擔科研任務的同時,采用現金入股的方式與公司開展合作。

  “徐徽團隊現金入股,不僅是科研工作者的擔當,還體現出徐徽教授對于鎂資源開發利用市場前景以及自身科研能力的自信。”西部鎂業黨總支書記、董事長白鷹告訴記者,自公司成立以來,中南大學累計投入1000餘萬元支持西部鎂業開展科學研究。

  事實上,自成立之初起,西部鎂業就開展氫氧化鎂、氫氧化鎂阻燃劑及高純鎂砂等系列產品開發的技術難題攻關。目前,每年可生產15萬噸高純氫氧化鎂、13萬噸高純氧化鎂、2萬噸高純超細氫氧化鎂、3萬噸高純電熔鎂砂及3萬噸燒結鎂砂,產能躍居世界第三。產品也以純度高、品質好、價格低等優勢遠銷海內外。

  西部鎂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企業飛速發展,是西部礦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快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西部礦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技術升級、裝備升級、工藝優化,升級改造礦山、冶煉等傳統產業,集中精力圍繞“礦山、鹽湖、生態”三大資源開發。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通過科技創新和改革發展,西部礦業累計降本增效和創新創效超10億元,發展態勢不斷向好,效益持續增長。

  這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錫鐵山鉛鋅礦區。資料照片

  一鍵采煤 聚力智慧礦山升級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的錫鐵山鉛鋅礦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有色金屬礦山,蘊藏有鉛、鋅、金等多種有色金屬,其中以鉛鋅資源量最為豐富。近年來,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錫鐵山分公司采取多項措施探索產業綠色轉型之路。

  走進錫鐵山礦區,綠草坪裡的野花、松樹和黃葉垂榆交相輝映。這個從公元1861年開始開采的老礦山,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走入了智慧時代。

  “以前揮鐵鍬、掄鎬頭的手工原始開采方式已經不複存在。”在錫鐵山分公司智慧礦山管控平臺,工作人員王生龍輕點鼠標,整個車間的生產情況便在屏幕上清晰顯示,不需現場控制,整個生產系統實現遠程控制和無人值守。

  王生龍介紹,智慧礦山管控平臺覆蓋采礦、選礦、管理等多個生產流程,在網絡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共享、生產優化控制、生產一體化管控和財務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實現創新。

  技術創新讓“制造”變“智造”。在選礦車間,顎式破碎機正粉碎從地下千米運出的原礦石,並通過傳送帶送往球磨機和半自磨機。“智慧礦山建設前,破碎機常發生堵料,堵料後由操作工人通知中控室停止設備,再人工處理,既影響生產效率又存在安全隱患。”錫鐵山分公司黨委書記蔡澤山說,微波堵料控制系統上線後,實現了實時檢測、及時報警、快速處理,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生產安全。

  目前,錫鐵山智慧礦山建設初見成效,智慧礦山項目也在磨礦專家系統、選礦生產無人值守、機車無人駕駛、溜井料位監測、采礦無人計量、微震監測、三維全景管理系統中完成多項技術攻關。

  據介紹,智慧礦山建設僅人工成本累計節約近5000萬元。錫鐵山礦區實現了礦山安全、高效、綠色開采,完成了由勞動密集型的高耗能生產方式向技術密集型的低耗能的發展模式轉變。

  “之前灰塵四起的廠房,別說對環境的汙染,就連我們工人的眼睫毛上都會布滿土灰。”在錫鐵山分公司選礦新廠房,伴隨隆隆的機器聲,選礦工程師王泰存正進行礦石浮選。在如此幹淨整潔的環境中工作是王泰存不曾想到的。

  近年來,通過推動“綠色礦山”建設,錫鐵山鉛鋅礦的綠化面積達到6萬平方米。而隨著礦區的植被面積不斷增大,降水量也逐年增加。這堅定了錫鐵山分公司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改革創新的決心。

  通過采取多項有效措施,錫鐵山分公司建成年處理量250萬噸的選礦廢水處理設施,回水利用率達85%以上,在大大減少自然界取水量的同時降低了廢水危害;運行廢石及尾礦充填系統,進一步降低尾礦堆存,減少了重金屬及風沙對環境的汙染;生活區和廠區的生活汙水處理後用于公園綠化,渣場邊坡的噴漿防護、渣場平整、灑水降塵,設置專用的危廢庫房、定期辦理危廢物的轉移及新建尾礦庫按照國家要求鋪設防滲膜、配置滲壓井及濕式噴淋系統等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按照“做強礦山主業、做精冶煉產業、做優鹽湖資源、做實新型產業”的發展戰略,西部礦業不遺餘力壯大傳統產業,紮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升級和管理升級,在釋放增長潛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同時,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