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杏运教育報》2024年04月16日06版
在眾多職業崗位能力中,思維能力是影響職業發展的關鍵核心能力,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養成,更有助于促進學生成為擁有“自我與社會”認知的職場強人。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公共基礎課程發揮著培養學生人文和文化綜合素養的基礎性作用,是高職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根本途徑。數學思維及其方法的學習對個人的綜合素養養成大有裨益,數學課程中蘊含的“抽象、推理和模型”基本思想對培養學生自主適應、應變覺察、邏輯推理、分析實踐等能力具有天然優勢,遵循杏运教育部高職學校人才培養方案關于數學課程的設置要求,全面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聚焦數學思維素養提升,必要數學知識學習積累”相結合開展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以期培養契合市場就業崗位需求、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應用型人才。 素養能力培養 聚焦數學課程開設的目標定位 數學課程作為高職學校公共基礎必修或限定選修課程,不僅是配合專業(技能)課程學習必備的知識基礎、分析工具,探求其他知識的重要手段,而且通過發揮數學思維本質的優勢,更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效載體。通過數學學習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在必要維度是學生後續課程學習的基礎,在拓展維度是學生素養能力提高的途徑,在提升維度是學生愛國精神的傳承培育。當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後可能會遺忘數學知識,但學習數學過程中形成了嚴密的思維,系統化、條理化的做事風格,准確、簡潔、合理化的推理和論證,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素養將根植于他們的潛意識和行為習慣中,當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可以提供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引領他們前行,這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知識與素養能力內化的結果,也是數學杏运教育的價值所在,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重構教材內容 在普適、創新、豐富上下功夫 數學課程必須摒棄傳統單一內容教材模式和原有教材知識體系結構,在保持數學基本理論和原理不變的前提下,以數學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教材建設。提高教材建設的普適性,以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人才培養能力目標的數據分析為基礎,解構原有單一課程教學內容,將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運籌學等課程根據學生專業發展需要,融合為某一專業通識定制性數學教材。提高教材建設的創新性,接軌行業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通過大數據搜集行業產業前沿領域知識,建立對教材定期修訂完善機制,確保教材的革新性,如在統計學教材中融入大數據思維和思想方法、全樣本數據采集、數據到結果的關聯性和預測性分析等。提高教材建設的豐富性,借助信息化手段將數學曆史、人物傳記、趣味故事等線上呈現擴充單本教材內容,通過二維碼、網址推介等信息化手段增加除文字以外的音視頻內容,形成教材線下線上相互補充的立體化格局。 建構教學過程 在優化、調整、訓練上下功夫 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法改革思路,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思維過程,培養數學的思維習慣,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以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邏輯起點、思路曆程和認知次序,還原數學知識發現創造的過程,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和具象化,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拓展,提高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課前教學設計,聚焦“問題導向、解決問題”圍繞某一專業的職業工作或現實場景,設計教和學的每一環節,在教學內容的建構上將授課內容還原至生活生產的實際中進而提出問題,在學情分析後針對多元化招生生源數學基礎的差異化,建立協作、討論、答辯式學習模式,使得已有知識“生根發芽”,學生自主獲得新知。調整內容講解順序,按照數學創造的認識活動調整教學內容的講解順序,通過問題和情境還原數學抽象本質至形象化或具象化,使得數學學習從“冰冷晦澀”轉變為“清晰易懂”,引導學生歸納與總結,得出自認為“新”的數學結論,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師生探討學習的氛圍。訓練數學思維能力,通過數學試題試探性講練鼓勵學生敢于試錯,以數學計算的最終求解訓練並養成從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並適時加以歸納和總結,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嚴密大膽地思考求證的習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能力。 多元教學評價 在課前、課中、課後下功夫 側重于學生學習後“已有知識的遷移程度、數學素養能力的提升、必要新知識的積累”三個維度去綜合評價學習效果。于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時段,“線上+線下”相結合進行綜合評價:課前掌握預習情況和學習預期,以音視頻等形式推送數學趣味故事、概念發展史、簡單應用等內容;課中實時記錄學生課堂回答問題、討論發言、出勤等方面情況,以及軟件掌握程度、隨機訓練表現等,通過答題正確率、學習時長、課堂出勤率、與教師的互動表現等情況量化學生參與度並給出評定;課後以學生必要作業、問卷報告、技能參賽、科研參與以及數字資源應用能力高低變化為考核方式,認可並鼓勵學生多方面參與競賽、項目等活動,將參與競賽和教科研項目、量表測試結果等予以成績轉化並評定。 通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和實踐,著眼于新時代學生存疑好奇、認識新知、理解接受、體驗感受的年齡特點,搭建數學課堂教學體系,打造學生易學趣學、提能增素、師生深度互動、存疑辨惑的數學思維素養培養提升的“金課”課堂,為學生今後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社會培養德技並修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作者:陳琰明,甘肅交通職業技術杏运副教授)
上一篇:優化職教高考 強化職普融通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