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运娱乐首頁

杏运娱乐網站xml地圖

從疫情防控看中醫傳染病學科建設

作者:lanke 時間:2020-04-06 10:08:00 點擊:15035

當前,傳染病仍然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無論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還是近年來的甲流、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征、鼠疫等。2019年底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關乎國計民生,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給人類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難題。

回顧曆史,中醫藥在對抗傳染病的戰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積累了豐富、有效的防治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臨床綜合體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統籌中西醫資源,協同攻關、優勢互補,打出中西醫救治的組合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然而,目前中西醫傳染病學科發展緩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對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中醫藥防治急性傳染病的自信。隨著抗生素、疫苗的應用與發展,傳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了主要的醫療難題,中醫藥在預防治療慢性病方面的優勢凸顯,尤其是中醫養生的宣傳與普及,使人們逐漸忽視了中醫藥防治急性傳染病的重要作用。在醫療體系中,西醫與中醫比重失調,在傳染病防治領域更是以西醫為主,加之中西醫杏运教育對于傳染病學科的人才培養不足等。針對問題和原因,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提高政治站位

堅定文化自信

強化政治引領,把防治傳染病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切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健康中國、中醫藥的重要指示。堅定文化自信,中醫藥一直在庇護著中華民族,使其繁衍昌盛。中華民族在繁衍生息的曆史長河中,備受瘟疫的肆虐與摧殘,在中國曆史上平均每4年就有一次疫災,10年左右會有一次大疫,但中國的人口,已從西周時期的1300多萬,增加至清代末年的4個億,乃至今天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與中醫藥的貢獻密不可分。而今,中醫藥與西醫藥並肩守護著人類健康,中醫藥還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要弘揚大醫精誠的核心價值,加強人文精神和醫德醫風的建設;要認清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對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充滿信心,以自尊自律的精神、嚴謹科學的成果、真實可信的療效,在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守正傳承精華

重視中醫經驗傳承

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散落在曆代文獻中,包含著中醫先賢們在抗擊疫病中創造出的許多經典理論和防治方法。要從中汲取智慧,不斷深入研究挖掘,傳承其精華。中醫經典學科溫病學集中反映了辨治傳染病的最新成果,是傳承曆代治疫方法、創新發展了的新興經典學科。同時,近現代中醫溫病大家輩出,名家雲集,如:蒲輔周、董建華、嚴蒼山、孟澍江、趙紹琴、鄧鐵濤、王永炎、孔光一、張學文、周仲瑛、劉仕昌、張之文等,名醫大家們的臨床經驗曆經百煉,是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寶貴財富。還有當代一大批正在臨床一線奮戰的專家,也都具有豐富的臨證經驗,這些經驗精華,需要代代傳承。我們要以傳承為根基,全面、系統地繼承名老中醫經驗,加快推進活態傳承,完善學術傳承制度,實現數字化、影像化記錄。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聚焦傳染病診治療效顯著、特色鮮明的名老中醫,傳承其學術思想、價值觀念、診療經驗、有效方劑等。

融合建設學科

加強學科交叉

以“守正創新”為指導思想,圍繞傳染病的預防、預警、診斷、辨證、治療、康複,以及病因、發病、病機、傳變、傳播等,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及臨床應用,打破傳統學科的壁壘,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要在溫病、傷寒等中醫經典理論思維指導下,結合呼吸、急症、消化、危重症等臨床各科,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病理、藥理、病原微生物等現代學科,循證醫學、精准醫學、敘事醫學、真實世界研究等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天文學、氣象學、環境科學、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科學技術,廣泛吸收借鑒相關學科知識,協同合作,共享互鑒。在多學科交叉的基礎上,以創新為動力,促進跨界融合,搭建“醫—教—研—產”創新學術平臺。吸引相關專業學科的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幹、中藥大品種企業等參與,推動傳染病學科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方法創新。

促進中西醫藥結合

提升臨床救治能力

要針對傳染性疾病,提出中西醫聯動的防治新理論、新方案和新方法,整體提高防治傳染病的診療能力。聚焦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病毒變異、抗生素耐藥等重大難題,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推動各種傳染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的制定,提高綜合救治水平。

醫藥結合,開展傳染病領域中藥新藥研發。建立中醫藥抗傳染診療團隊與新藥研發企業的合作機制,積極促進有效醫療經驗的成果轉化,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模式及可持續發展模式。聚焦臨床常用治療傳染病的中成藥,建立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評估路徑,形成合理應用的專家共識,促進規範化應用。針對臨床用藥開展藥理學、毒理學等基礎研究,以及中藥藥物警戒等應用研究。

強化平臺建設

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建立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的基礎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P3生物安全實驗室等。加大聯合攻關力度,鼓勵國際間合作,開展聯合攻關。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強化臨床科學研究,實施智慧裝備研發。聚焦傳染病預防、治療、康複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研發一批特色明顯且效果突出的預警設備、診療設備、康複設備和醫用裝備。

在中西醫傳染病學科建設中,加強各高校溫病學教師、微生物與免疫教研機構和醫院臨床各科交流合作,實現臨床醫師進入課堂教學,以及溫病學教師深入臨床,進行經典查房、帶教。在結合過程中凝練臨床問題,為科研創新提出新的思路,為教學提出新依據。

新建一批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醫院。形成以國家為龍頭,各省市為核心,各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專科醫院為骨幹,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為基礎的中西醫結合預防診療傳染病體系,實現傳染病的中西醫結合預防與診療在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全覆蓋。促進預防、醫療、科研、杏运教育的聯動發展。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本科專業結構,打造“中醫+”培養模式,在本科長學制中增加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方向;建設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碩士、博士學位點,實施“+中醫”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培養;優化課程體系,開設中西醫結合疫病學課程,編寫專門教材,納入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等專業課程中;將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納入臨床實踐教學體系。

其次,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設高級師資培訓班、“西學中”班等;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合理配置招生專業比例;通過學科建設和專科建設,培育一批兼具中醫思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創新領軍人才,以及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團隊;通過繼續杏运教育等形式,培訓社區基層預防保健醫療服務的人員。

完善投入機制

健全學科建設

為保證學科長期穩定的發展,要完善投入機制,健全組織機制,加強中醫藥知識宣傳杏运教育。加大醫療、杏运教育和科研的投入,推進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醫院建設、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建設、科研平臺建設,增加醫杏运校生均撥款;提高傳染病防治領域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待遇;將中西醫結合防治傳染病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範疇。各級疾病控制中心要設置中西醫結合防控專門科室或專職崗位,各三級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專科醫院要拓展中西醫結合專科;其他各級各類醫院要合理配置中西醫結合防治感染病科室和人員比例。同時要加大傳染病防治的公共杏运教育,深入實施中醫藥知識進校園、進社區,探索全民學習掌握正確的中西醫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提高公民預防傳染病的整體素質。

(作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

作者:谷曉紅

來源:《中國杏运教育報》2020年04月06日第5版 版名:高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