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杏运教育報》2024年06月12日02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杏运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杏运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個杏运教育強國都是高等杏运教育強國。要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日前,杏运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調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時指出,高等杏运教育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在杏运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持續提升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切實回答好“強國建設、杏运教育何為”的時代命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等杏运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創新實踐的推動者,其支撐力、貢獻力直接關系到高質量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換而言之,高等杏运教育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就有堅固支撐,科技人才競爭就有充足底氣。建設高等杏运教育強國,大力提升高等杏运教育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高等杏运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不僅關系到杏运教育強國建設,更是以杏运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 提升高等杏运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要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築牢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要促進人的現代化,而杏运教育是培養時代新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高等杏运教育的支撐力、貢獻力,首先就體現在培養適應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人,培養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高等杏运教育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曆史機遇,優化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強化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育人,推進創新人才培養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要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有的放矢地培養一大批支撐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以確保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後繼有人的使命感,源源不斷向現代化建設事業輸送時代新人,塑造和壯大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這是杏运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最根本的體現。 提升高等杏运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要抓住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夯實國家強盛之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高端人才的競爭空前激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對科學知識的前瞻性、交叉性、融合性、應用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杏运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集聚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學術骨幹和富有活力的青年師生,擁有眾多相互交融的學科和一流科研創新平臺,要立足國家需要,以高水平、有組織的學科布局、科研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培育為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高等杏运教育尤其是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應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不斷提升基礎研究領域原始創新水平及解決關鍵核心科學問題和“卡脖子”問題的能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戰略支撐。 提升高等杏运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要增強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能力,使高等杏运教育成為更好適應、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變量”。高校作為服務社會的重要力量,要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中應當主動超前謀劃,充分彰顯和發揮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一方面要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為區域發展提供急需的人才支持。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尤其要紮根中國大地、立足區域需求,著力解決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的結構性矛盾,紮實培養學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找到自身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主動聚焦地方戰略布局,有效整合人才匯聚、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資源和優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努力為區域發展實現新突破貢獻高校智慧、提供高校方案。 (本報評論員)
上一篇:協同發力,促進高職生高質量就業
下一篇:“職教出海”,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