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從區域協調發展看奮進中國的發展新空間
新華社記者安蓓、陳煒偉、劉紅霞、張非非
這是一盤著眼全局、縱橫聯動東西南北、統籌聯通國內國外的發展大棋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空間結構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圍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改革完善相關機制和政策,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城鄉融合發展。”全國兩會上,區域協調發展再一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貨輪停靠在天津港北疆港區(2017年4月21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 攝
3月5日上午8時許,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如約開啟。
“雄安新區即將轉入大規模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相信粵港澳深化合作,一定能打造出國際一流灣區”“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三地一定能夠實現共贏”……面對中外記者,一位位代表侃侃而談。春天的盛會,傳來區域協調發展的新進展。
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研究人員在天津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裡工作(2019年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聚焦區域發展格局,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精准安排——
“制定西部開發開放新的政策措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補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短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心謀劃、紮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在中華大地日益清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層次邁進。
這是增強區域發展協同性、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路徑——
從空中俯視神州大地,長江如同一條美麗的絲帶,串聯起西部邊陲到東海之濱10餘個省份。同飲一江水,經濟發展水平卻天差地別。
船舶在湖北武漢陽邏港區水域行駛(2018年8月1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位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長江上遊省份貴州的3倍多。長江中上遊還有三峽庫區、中部蓄滯洪區和7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這就是當下中國發展的真實寫照。
區域問題直接影響一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和整體競爭力,世界各國對區域戰略和區域政策都給予高度重視。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現實,我國逐步形成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總體戰略,區域發展戰略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國“一盤棋”,以深化區域協調發展經略發展大格局:
共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斷推進,東西南北縱橫聯動新格局逐步呈現;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蓄勢發力,多個發展極齊頭並進,區域協調發展規模效應更加凸顯。
“立足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通過重大國家戰略,將不同區域板塊和橫跨東中西、連接南北方、溝通國內外的重要軸帶相結合,推動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區域發展協同性不斷增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
這是拓展發展空間、挖掘發展潛力的內在要求——
從北京市中心向西北方向出發,驅車100多公裡,就進入河北張家口境內。這座緊鄰北京的城市,所轄區縣被列入國家級貧困縣的,占比一度超過六成。
如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籌辦冬奧會的“東風”下,曾經的“塞外山城”正在打造國家冰雪運動裝備生產基地,迎來轉型發展新機遇。
如同水流,落差越大,勢能越強。城鄉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是挑戰,更是潛力所在。
加快高速鐵路網、通信網等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發展短板,拉動有效投資,我國區域空間互聯互通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生態環境保護修複,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相得益彰、融合發展,一個大國的現代化進程正被深刻塑造;
海洋經濟迅猛發展,藍色經濟空間不斷拓展,海陸統籌打造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將區域、城鄉、陸海等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區域納入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規劃、整體部署,推動區域互動、城鄉聯動、陸海統籌,對于優化空間結構、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具有重大意義。”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
這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
推動長三角營商環境一體化、加快建立長三角產業發展基金、協同推動長三角養老產業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何加快要素流動、推動形成創新和產業協同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成為來自長三角的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不同,如何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
在湖北省宣恩縣曉關侗族鄉,工人在建設吊腳樓(2018年7月26日攝)。2018年,當地政府開始修建6座新的侗寨吊腳樓,為符合易地搬遷政策的貧困戶實施搬遷。新華社發(王俊 攝)
如何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提高資源空間配置效率?
如何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讓各地區群眾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
如何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平衡?
破解難題,實現各區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既是當下區域協調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所在。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從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乘務員展示紀念牌。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著眼各區域發展優勢和短板,統籌謀劃、步步推進,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既各有特色、各具分工,又協調對接、相互融合,推動區域間合作聯動:
以“一帶一路”建設助推沿海、內陸、沿邊地區協同開放,構建統籌國內國際、協調國內東中西和南北方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運動員在河北張家口市崇禮區太舞滑雪場參加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比賽(2018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探索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打造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
運籌帷幄間,東西南北縱橫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全面鋪展;互聯互通中,中國步入全方位開放新時代。
緊緊抓住“人”這個核心,在區域協調發展中,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目標——
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的紮西江村是珞巴族全國人大代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切中偏遠、貧困地區要害。”他說。
紮西江村工作的拉玉鄉位于雅魯藏布江中遊的河谷地帶,綠色產業資源豐富,當地群眾依靠農牧產品合作社、光伏農場等實現穩定增收。“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我們也要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打造產業支撐,平衡生態效益,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小康路上,絕不掉隊!”
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滯後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難點,深度貧困地區是難中之難、艱中之艱、貧中之貧。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政府工作報告為下一步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
著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聚焦以人為核心推動新型城鎮化……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要注重換乘設計、票制票價一體化、信息服務一體化,真正讓群眾方便、百姓滿意。”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建議。
遊客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遊玩(2018年10月27日攝)。2016年,通州被賦予新的曆史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迎來曆史性發展機遇。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貫穿始終,發展的根基越夯越實。
以高質量發展為指引,引導不同地區結合自身稟賦、條件,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千年秀林”高低錯落,白洋澱生態修複加快推進,在宣布設立雄安新區近兩年後,這片煥發勃勃生機的土地,即將迎來新的變化。
“在不久的將來,雄安新區將形成熱火朝天的建設局面。”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代表說,將按照城市規劃建設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把一張藍圖轉變成路線圖、項目表和施工圖。
保持曆史耐心和戰略定力,穩紮穩打,經過近兩年頂層設計,雄安新區開發建設大幕正在拉開,為人們呈現的將是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全國城市樣板。
區域協調發展,不是盲目搞大規模工程項目建設,不是盲目追求過高經濟增速,更不是區域一樣化、趨同化發展,而是聚焦于人的、更高質量的發展。
2018年,東部地區貢獻近八成全國進出口總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占全國過半;中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四大板塊首位;西部地區特色經濟快速發展;東北地區經濟逐步回穩,各區域多頭並進發展的良好局面已經出現。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給各地高質量發展裝上‘助推器’。”全國人大代表、沈陽市市長姜有為說,東北振興戰略支撐、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沈陽轉型升級的路越走越寬。
夕陽映照下的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南麂島馬祖嶴海域,圓形的都是大黃魚養殖網箱(2018年8月18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2018年末,安徽、浙江兩省完成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第三輪續約。
2012年,新安江流域開啟生態補償新機制:年度水質達標,下遊浙江付給上遊安徽1億元,否則相反。3年後,金額升至2億元。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如何把握機遇、盤活棋局,打破地區分割和利益藩籬,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聯動性、整體性?如何深入實施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促進重要功能平臺創新發展,開拓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中央和地方之間、各省區市之間、中央各部門之間……協同發展是瓶頸,也是突破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後,區域政策的一個要點是統一國內大市場,這既是區域政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健全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優化區域互助機制、健全區際利益補償機制、創新區域政策調控機制、健全區域發展保障機制……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對外公布。
讓人才、信息、資金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使生產力布局充分優化,根本要靠改革。
在南方,幾個月前,粵港保護知識產權合作專責小組在廣州召開會議,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新機制,目標直指粵港澳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體制鴻溝”。
在東部,新年伊始,新掛牌的“嘉興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辦公室”引人注目。一年前,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滬成立,三省一市抽調精兵強將集中辦公。
在北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公布,深入推進疏解到雄安新區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構建新型住房供給體系等改革舉措,彰顯雄安新區打造改革開放前沿的勇氣和決心。
這是河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栽植苗木上的二維碼(2018年3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以高水平開放塑造新優勢,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與世界的互聯互通中,區域協調發展動力更加充沛。
依靠直抵歐洲的中歐班列,不沿邊、不靠海的四川、重慶等省市站上“西向開放”的潮頭。2018年,重慶開行中歐班列超過1000列,從成都開行的中歐班列達1591列,四川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額同比增長24.4%。
“四川正面臨難得的曆史機遇。”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範波代表說,“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把西部內陸地區推向開放前沿。
在位于重慶沙坪壩區的興隆場上行出發作業場,進行列檢作業的兩名貨車檢車員從中歐班列旁走過(2018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側重點,著力在深化改革探索、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探索積累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杏运)馬克思主義杏运院長張占斌說。
這是一場攻堅戰,突破利益藩籬、構建長效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培育創新活力,區域協調發展在攻堅破障中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引擎;
這是一場持久戰,既要做好頂層設計,一張藍圖幹到底;又要堅守“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來源:新華網 參與采寫:王優玲、張辛欣、李鯤、王沁鷗)